12/29/2012

淡泊家風

●淨 照


疎齋易備長安樂,美食難消損道緣。(北宋宗賾禪師〈誡洗麵文〉)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明代朱柏廬留給子孫的家訓。米麥,乃人類珍貴主食,農夫滴盡汗水,粒粒辛苦,得來不易。今日氣候異常,造成糧食生產危機,第三世界某些地區,已是赤地千里,普遍饑荒。習佛素食後,雖比肉食者減少許多環境破壞,但部分人喜吃「麵筋」,將小麥粉和著水洗去澱粉,只剩下蛋白質的凝結物,吃起來有嚼肉的口感。宋代高僧宗賾禪師,為此作了一篇〈誡洗麵文〉,所謂「種麥辛勤磨麥難,莫將洗麵作盤餐」,警惕學佛人勿貪口腹之欲,當以辦道為念。

宗賾禪師,早年主持禪院,後來在江蘇長蘆結社念佛,社名「蓮華淨土念佛社」,依廬山白蓮社規約,普勸僧俗同修念佛。這篇〈誡洗麵文〉,雖是九百多年前的著作,其中的精神用心,至今仍有警人作用,謹將全文的序文譯出,以供參考。宗賾大師的序文說:

詳細推究起來,麵筋難道是天然的嗎?麥子不是自己從地裡湧出來的,而是眾生竭盡血汗種出來的,是施主辛勤耕種所得,原本是為了療養身體飢餓以成就道業。平常食用全麥還怕難以消受,何況用水洗掉麥麩精華,只留下筋滓的麵筋?然後全靠甜、酸、苦、辣、鹹等滋味調和,巧妙製作成千變萬化的假魚假肉。致使鵝毛白雪形狀的麥麩精華,隨著水流漂走。平常齋堂每個人分配的食物,三分去了二分,如此白白浪費掉,可說是沒有慚愧心啊!不顧農夫種麥的艱辛,抵消了龍神的護祐,縱有轉輪聖王般的福氣,如此一來,福分也將完全消逝。雖然沒有殘害生命,怎不招致因果報應?

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日食一麻一麥,苦行六年。自古以來,品行高尚的隱士,多以水果蔬菜充饑。如果沒有去除飲食的奢侈,怎有解脫的時候?只要用心參得佛法禪定的精髓,何必洗麵求筋?與其消耗萬兩黃金,不如粗羹淡飯。不去多方貪求,妨礙修道,志向自然清廉高潔。家風雖然恬淡清貧,卻別有一番平安喜樂。

當朝法雲寺圓通禪師,常戒「學徒不得洗麵」慈訓,痛切想起來,確實可以換骨洗腸般地超凡入聖;而同朝曉舜和尚制訂的「常住及諸莊並不令洗麵」規矩,深思起來,也是如此斬釘截鐵。因此引起大眾共鳴,共同推崇這分修道的信念。不應嫌棄冷清粗糙的供養,即便是砍下山僧的頭顱,往後也決定不洗常住麵。宋哲宗元符三年十一月一日,住持宗賾,告白。

根據統計,每五百克的麵粉,只能洗出一二五至一七五克的麵筋,食物太過精製,造成營養流失,浪費資源,也違悖健康。現代人主張「每個人都有享受美食的權利」,從遙遠的地方竭求各地食材,再加以研磨精製,過程中不知作踐多少有用的食材。
印度聖雄甘地極為珍惜食物,他說:「地球上,提供給我們的物質財富,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貪欲。」天賜米麥以養人,為了口腹之欲,暴殄天物,於汝安乎?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果能深心學佛念佛,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日用飲食豈在山珍海味!


(只要用心參得佛法禪定的精髓,何必洗麵求筋?)

來源:明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