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5

向林肯學習「不記恨、不復仇」

2015-01-26
"我行事從不懷恨在心。我面對的事情太宏大,犯不著小心眼。"
- 林肯在信中表達路易西安納州回歸聯邦的看法(一八六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幾乎每個組織的部屬,都較能認同始終表現仁慈同理的領導者,也較願意接受其領導;反之,挾怨報復的領導者不會得民心,此乃人之常情。林肯不但瞭解,也親身實踐,不只如此,他很清楚要是終日心思繞著毀謗惡毒伎倆打轉,那只會佔去太多時間,這時間他可是要用來求取正面結果,而非造成負面收場。小心眼、怨恨、報復這些情緒反應,皆有失領導者的尊嚴,部屬期盼領導者能超越這種丟臉失格的行為。

林肯固然以宅心仁厚為個性之本,但他也明白,若要廣求有志之士獻策、建言、找出事情的更佳解決方案,必得提供能納百川的環境。他積極鼓勵創新思考,期勉下屬投身參與。林肯非常希望「一旦證實新觀念是真知灼見,就能採納之」。

就是這些「真知灼見」(真理),引導林肯走過任期內的狂風暴雨。只要心有疑慮(而這種時刻還真不少),他會回歸個性之本:誠實、正直、慈悲、憐憫。他看似幾乎沒有憎惡、仇恨、歹意。事實上,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寬大仁慈過了頭。比如說,擔任總統時他簽署的特赦之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林肯把標記著「臨陣脫逃」的死刑執行令,擱置在辦公室的桌上,稱這些命令狀為「諸腿案」、「忍不住想跑」、「柔弱的腳踝」。他曾經談到:「我講給你聽,讓你自己去決定。如果上帝給人一雙臨陣脫逃的腿,又怎麼能阻止他們逃離自己?」胸懷此哲學,林肯會在裝著求情函的信封背面潦草寫下:「就這麼辦。」有一次他從行刑隊手中救了一名十六歲的男孩,他拍電報給喬治‧米德(George Meade)將軍,表示他「不願意見到十八歲以下的男孩遭槍決」。

即使是總統的兩位公子——威利與泰德,都知道父親經常批准特赦。他們給站哨打瞌睡的娃娃兵判處死刑,然後再請父親垂憐。林肯在總統官邸信箋上寫下命令:「總統下令,赦免傑克娃娃死罪」,然後和批准其他特赦一樣地簽下名:A‧林肯。

林肯總統認為,大肆處決擅離職守的士兵不但不恰當,也對國家有害。他曾寫下一份聲明,內容聽起來像是出於精明的生意人加上誠實的律師之言:「若非無能,也非蓄意為害,亦沒有對軍隊造成傷害的話,摧毀某人並讓他及友人成為行政機構,甚至政府的永久敵人是殘酷且不當的。」他之後表示:「政府難為。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政府依然不是做太少,就是做太多。政府理所當然地沒有復仇的動機,沒有必要為了懲罰而懲罰。雖說吾人須盡一切可能防止政府被推翻,吾人也應避免在社會中佈滿荊棘。」

從林肯簽發這麼多特赦一事,當代的領導者可學到什麼?可得到什麼教訓嗎?某種程度上,慈悲為懷而非挾怨報復,領導者和其組織較不會樹敵,也能招來更多支持者、更多忠心的「士兵」投入整體的企業任務。林肯每特赦一個人,就等於還給軍方一位忠心的老兵,繼續為維繫聯邦而奮戰。

到了南北戰爭後期,林肯的慈悲、寬恕的能力,以及原則上不願意採取嚴酷手段的作風全國皆知,甚至傳至南方各州。一八六五年二月,他離開華盛頓去主持漢普頓錨地和平會議(Hampton Roads Peace Conference),與幾位南方聯盟的領袖會面。會談主題免不了環繞著他們的命運。林肯明確表示,他們喪失所有免於責罰的權利。沉默良久,其中一位南方代表對總統說:「那麼,總統先生,如果我們沒誤會,你認為我們南方聯盟犯了叛國罪,背叛了你的政府,我們喪失自己的權利,該處以吊刑。你的話可以這樣解讀嗎?」

「沒錯,你所做的陳述比我的還要好,大致就是如此。」林肯說。

南方代表噤聲了一會兒,然後回答:「那麼,林肯先生,我們判斷只要您還是總統,我們就不會被處吊刑——如果我們行為檢點的話。」

是否就是因知悉林肯慈悲的天性,讓南方領袖有勇氣找機會覲見林肯?這種天性讓他較易於親近?顯而易見,不管是商業夥伴或部屬,一旦知道領導者不會記恨、不至於器量狹小,他們就更願意坦率地請他相助。這樣一來,領導者也會更有效能。

林肯不僅不會處決南方官員,如果他能隨心所欲,還會讓他們全身而退。他呼籲:「把他們嚇跑,逃跑出國,打開大門,除去障礙,嚇跑他們!」威廉‧特康薩‧薛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將軍早就知道「要總統吊死間諜實屬難事」,有一次明確地問林肯,希望傑佛遜‧戴維斯被捕還是獲准流亡。林肯回答:

將軍,我告訴你,我對處置傑佛遜‧戴維斯是怎麼想的。在伊利諾州有位上了年紀、奉行禁酒的傳道人,他嚴守教條,徹底實踐節制禁慾。有一天,在烈日下長途跋涉之後,於朋友家停留休息,朋友為他端上一杯檸檬汁。朋友問他,要不要在果汁裡加一滴帶勁兒的,他回說自己想都不敢想,接著又說:「我原則上反對,但是,」他渴望地看著手上近在咫尺的瓶子,加了一句話:「如果你可以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加一滴,我想對我沒有什麼大礙的。」將軍啊,我必定是反對讓傑佛遜‧戴維斯脫逃的,但是如果你可以在我不知情之下讓他溜走,我想對我也沒什麼大礙。

薛曼將軍後來表示:「以上,就是我從政府方面得到所有關於對待叛軍領袖的政策,直到史坦頓質問我戴維斯的逃亡。」

在南北戰爭結束之際,當南方的幕終於落下時,林肯展現出極大的善意,指定在白宮外的集會上播放〈迪克西〉(Dixie)這首歌。他說:「我總認為〈迪克西〉這首曲子是我聽過最優美的旋律。」「這一路我們的敵人都試圖要挪用這首曲子,但我昨天堅持我們要堂堂正正的將它奪回。我把這個問題呈給首席檢察官,他的法律專業見解認為這是我們合法的獎賞。現在,請樂團用表演來贊同我吧!」鏗鏘有力的表態,讓其他人知道林肯不會因為戰爭結束而秋後算帳,他當上總統時,就帶著這個方針入主華盛頓,現在他達成目標了,也不會揚棄此方針。

如此的表態不但讓南方人民深受感動,也讓林肯的追隨者知道,只要林肯執政,就不會對南方尋仇。如果組織的領導者和內部成員緊密相連時,組織必定會呈現出最高領導者的個性。領導者若是小心眼,下屬也一樣小心眼;領導者若陽光、樂觀、多禮,那麼組織內部多數成員也會如此。

亞伯拉罕‧林肯不是個挾怨報復的人,他曾說:「我面對的事情太宏大,犯不著小心眼。」他反而張開雙臂歡迎南方回歸,且在他連任的宣誓就職演說中,他也請求國人這麼做。在演說的結尾,也就是著名的林肯版本「登山寶訓」,他用最有力的言詞,揭櫫他最深的信念:

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都慈悲為懷;堅守真理正義,因為上帝讓我們看見正義。讓我們奮鬥不懈,完成手邊任務,治療國家的創傷,照顧獻身戰役的將士及其遺孀孤兒,不遺餘力成就公正長久的和平,並珍惜之。我們自己之間如是,與其他諸國亦然。

林肯既出此言,顯然他對待戰敗南方的方式,會如同年輕時對待與他摔角的人一般:他會「輕易放過他們。」

總而言之,身為領導者不懷惡意,而是真心關懷,會引發部屬的信任,並促進創新思考;同時,也讓部屬不至於如驚弓之鳥,可以放鬆表現出本色。當代的領導者應採行林肯風格,「特赦」過錯,而不是嚴厲訓斥下屬。

★不要摧毀一個人,那只會讓他和他的朋友成為你組織永遠的敵人。

★為處罰而處罰無濟於事。

★永遠記得,一旦下屬被擊垮,就不可能再對組織有貢獻。

★如果你的風評好,別人會較願意和你見面。

★如果偶爾你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你其實無傷大雅。

★別忘了,你的組織會呈現出最高領導者的個性。

★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毀了一個年輕人,應該是你不樂見的事。

★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對所有人皆慈悲為懷。

★以你人性中的善良感動別人。

(聯合報)http://udn.com/news/story/6816/66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