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2016

腸癌危險族群 少肉少油多蔬菜

November 17, 2016 江慧珺
一對中年夫妻,太太的父親十年前罹患大腸癌,因此每年都會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日前檢查出現陽性讓她相當緊張;先生的妹妹近期發現罹患大腸癌,因此也相當擔心是否患病,因此夫妻倆一起接受大腸鏡檢查,最後發現太太右側大腸癌,已是第二期;先生右側有大腸息肉,為絨毛性腺瘤。

根據統計,台灣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逐年上升,癌前病變或早期大腸直腸癌並無症狀需接受篩檢才得以發現。

醫師表示,較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症狀包含排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加,大便形狀變細小;有腹瀉、便秘或大便無法解乾淨的感覺;大便內有血(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腹部感覺不適(如腹脹或痙攣);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持續的疲倦感、嘔吐、貧血等。

醫師說,對於高危險族群沒有症狀者,年過40歲應尋求醫師進行風險評估。有家族史者應安排一次大腸鏡檢查,沒有息肉者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追蹤三至五年皆為陰性,建議再做大腸鏡檢查,至少十年內應檢查一次。其他高危險族群如曾有慢性大腸炎、肥胖、排便有血絲者,應定期就醫評估是否需做大腸鏡檢查。

醫師提到,當大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時,會建議切除息肉以降低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率,之後可視息肉切除前的大小、多少、位置、病理檢查結果,以及息肉切除是否乾淨,本身是否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經由醫師評估大腸鏡追蹤的頻率。

想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平時應注意飲食,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運動習慣及體重控制,定期接受篩檢也很重要。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應每一至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準確度並非百分之百,當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

6大危險因子

1.家族或遺傳性因素

2.有腺瘤型息肉病史

3.一等親患有大腸癌

4.曾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

5.常吃紅肉、脂肪,肥胖或吸菸喝酒

6.50歲後應定期檢查糞便潛血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