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017

拇趾外翻 手術+復健去麻煩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2017/02/14
60多歲吳姓男子因腳趾既腫又痛,誤以為是痛風,一直吃藥都治不好,經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骨科陳建宏醫師診斷患者並非罹患痛風,而是「大腳趾外翻」造成,先進行左腳趾手術治療,復健3個月恢復走路無痛感。

陳建宏指出,外觀上,病人的大腳趾內側有明顯的紅、腫、痛,是痛風最常好發的位置,一般人很容易與痛風性關節炎混淆,亂服成藥導致病情越難根治。

陳建宏表示,大腳趾外翻就是拇趾偏向身體的外側,從人體解剖上的定義,是看腳拇趾基部的「第一蹠骨」和腳拇趾的「趾骨」所形成的夾角超過15度,就算是拇趾外翻。

在X光片下,拇趾外翻除整個大腳趾外翻,第一蹠骨會被反向推擠成內翻,使兩者的夾角變大。甚至隨著第一蹠骨外翻,使大腳趾明顯偏向第二趾,造成肉眼下大腳趾內側紅腫,常誤以為是痛風發作。其實這個骨狀突出物稱為「關節滑液囊腫」,是穿鞋時最易摩擦到引起疼痛的位置。

文獻統計,臨床上常見的拇趾外翻患者,9成以上都是女性,尤其是4、50歲以上婦女,臨床上都是後天愛穿高跟鞋的女性;男性患者極少見。像上述病例中的吳姓病患,係因長期穿尖頭皮鞋導致,而誤以痛風處理。

陳建宏醫師表示,輕度的大腳趾外翻,病人拇趾外側關節會因為不斷摩擦鞋子而感到疼痛,甚至影響到穿鞋走路及日常生活,造成步態不平衡而容易跌倒;症狀嚴重者也可能因為關節長期變形、磨損,導致退化。如屬於家族遺傳,可每天按摩、輕拉腳趾,穿戴趾間墊或夜用支架等,練習腳趾張開的簡易的復健動作,藉此減低疼痛,減緩與預防大腳趾外翻繼續惡化的速度。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