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2018

吃含膠質食材 血管不堆脂肪

2018/04/06 記者李叔霖
除了遺傳因素外,食慾強的人常會因此而變胖,肥胖的背後往往跟一連串疾病有關,所以維持正常體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執業中醫師李淑謙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肥胖起因多半由於脾胃失調、正氣虛衰、陽氣虛損所造成,還涉及肝腎功能失常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將會長期產生水溼、痰濁、氣滯血瘀等一連串綜合症狀。

李醫師指出,人的食慾通常是形成肥胖的原因,但這跟心理因素有著某種關係,比如有些人想到辛苦一整天,這時就應好好犒賞自己,以致晚餐吃得特別豐盛,或是感情受挫之後,狂吃狂喝滿足心理需求,但由於成年人代謝率比較低,最後食物囤積體內形成脂肪。

肥胖跟飲食內容脫離不了關係,想要瘦下來除了少吃富含脂肪食物以外,碳水化合物也要留意節制,因為就算三餐飲食不吃脂肪,食物裡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讓脂肪細胞變大,如此一來身體自然變胖。

李醫師指出,傳統中醫通常將肥胖分成虛胖的脾虛型、愛吃食物造成的胃躁熱型、老年或更年期常見的腎虛型、沉重壓力所造成的肝氣鬱滯型等,這些證候各有不同減重方式,治療多從整體觀點調理體質,同時改善肥胖避免形成肥胖。

建議適當規律運動,不僅改善肥胖問題,也是健康的不二法門,加上攝取富含膠質食材,比如黑木耳、白木耳、蓮藕汁、筧菜、秋葵等,有助促使血管有彈性,減少產生膽固醇、血脂肪,又不致產生體脂肪,對於避免肥胖、促進身體健康相當有益處。

現在市場上推出的減肥產品琳瑯滿目,常讓民眾無所適從,但大多數民眾其實多半不了解適合自己的減肥方式,以及產品的成分和機理作用到底為何,特別是許多減肥藥經常來路不明,這些藥物輕者損害個人健康,重者恐使愛美人士喪失性命,民眾千萬不可拿身家性命來開玩笑。

錯誤的減肥方法往往只重節食,而使身體營養素攝取不足,而且食量減少之後,人體所需肌肉量也變少,當腸道蠕動所需肌力、運送糞便所需腹壓變弱後,排便自然就跟著不順暢,而當食量減少糞便排出量也跟著變少時,如此往往容易讓腸胃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