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2

人生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

蔡禮旭

我記得在好多年前,有些十大槍擊要犯,而這一個槍擊要犯很可能一天必須派幾千個警察去搜山逮捕他,而且有時候逮捕他要持續一年、二年的歲月!諸位朋友,這一個人失教了,社會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
而這正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扣掉物質的損失不談,當他可以處處傷人、殺人,所造成整個社會的動盪跟不安,那也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而當一個這樣的人出現,那是很值得我們整個社會深思。因為當我們看到一個嬰兒剛出生一個月、兩個月,我們今天走到嬰兒房裡面去,看著每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諸位朋友,您看得到哪個人是殺人犯嗎?絕對看不到。但是為什麼事隔二十多年、三十多年,他們會變得如此的凶暴?我們想起這裡,一個這麼天真可愛的孩子,人生終究走到這個方向,我們有一分不捨、有一分憐憫。所以《三字經》講「苟不教,性乃遷」。

我們在海口已經在監獄裡辦了半年的課程,所以公門好修行,公門好積德,只要我們能夠運用我們有的職權,然後能利益當下的人群。剛好海南司法廳整個非常重視犯人的教育,他們希望把整個海南省的監獄變成學校。真的,我那時候人已經在安徽廬江,當了解到他們願意把監獄變成學校,諸位老師,我們聽到這樣的一種心願,我們當下的心情是怎麼樣?一定是兩肋插刀,一定捨命陪君子。而海南這些監獄的長官他們非常有善根,很有智慧,他們本來是告訴我們說:你們的老師到我們監獄來講課。我們說好,不過先請你們來跟我們了解我們到底在上什麼。結果他們一行十幾個人到了安徽廬江,結果到的時候,他們講我們已經用儒道釋三教編成了一本書教科書,那本教科書最少也有這麼厚。諸位老師,這個受刑人讀下去會變成怎麼樣?很可能會一個頭兩個大。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溝通,但是那也是人家用心編出來的,這時候你能不能說:拜託一下好不好,哪有編那麼厚!人情不可拂,人家的心血,你一下就給人家澆了一盆冷水下去,太不厚道,要時時能夠感受別人的心情。所以我們也說:不簡單,編這麼厚。但事實上學習不是多,學習要能掌握綱領才能得受益,中國話常講「綱舉目張」。

後來這些領導長官他們就上了五天的課,上完以後,他們馬上提到:我們本來叫你們去給受刑人上課,不過這五天我們聽懂了,教兒教女先教自己。你看,他們還舉一反三,認為教男犯、教女犯,要先教誰?自己,警員、警官要先學。其實真的,夫子那個忠恕,那個恕道,今天假如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受刑人的立場上,今天叫受刑人:你人可要恭敬一點,做人要有禮貌。警官都對他大吼大叫,請問他聽不聽?他鐵定不能接受,那反效果。所以應該是「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才對。他們學完之後,不是受刑人先學,我們自己先學。而誰先學?海南司法廳張副廳長說:我先學。結果他回去之後,跟很大群的受刑人一起來學習中國文化。

所以諸位老師,我們這個時代,中國文化在哪裡復興?在監獄裡面復興。所以一個民族將興,必有禎祥。這個副廳長回去之後,面對廣大的受刑人,這個副廳長馬上給他們鞠一個躬,給他們行一個禮,受刑人很震撼,今天副廳長怎麼給我們行禮?副廳長告訴他們:我尊敬的是你們的人格,是你們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尊敬的是在這個大熱天當下,你們還肯坐在這裡好好學中國文化。你看,當下那分互相的恭敬傳遞到整個磁場上面來。所以整個監獄裡面這些長官現在可有幹勁。其實說實在的,以前他們每天在那裡跟這些受刑人鬥法,罵來罵去,他快不快樂?那都很難熬,每天都搞不清楚要發多少脾氣。現在真正用心愛護這些受刑人,受刑人就把他們當父母看。

所以受刑人在寫他們的家書感言的時候,跟他父母講到,他說我們本來以為早就是社會的垃圾,都是讓人家隨便踢的,居然現在在監獄裡面有長官願意把我們當一顆寶石一樣拿起來琢磨,讓他們覺得真是連想都沒有想到。而人群當中,能有好的因緣,最重要的,一定要有人發起這個善願,「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老子也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這位張副廳長說:我離退休還有三年時間,我要竭盡全力為社會做點工作。帶頭先做,接著底下的這些長官們統統一起效法,每天都聽課,回到家裡還聽課。後來,他們還體會到真正要教化這些受刑人,那絕對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他們決定不可能長期請我們的老師去講,他們自己要培訓出一批講師來。後來我們連續一個月的時間跟他們幾百個警官上課,現在整個成果都出來。

而我們深刻感覺到「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在受刑人身上感受到。有一個三十來歲的犯人給他的母親寫信,信上就說到:母親,我以前都不聽妳的話,現在我學了《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以前對妳的話都頂撞、衝突,這是我的不對;「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以前都把妳的教誨當作耳邊風,假如我當初有聽妳的教誨,我今天就不會落到這個地步。而很多受刑人在進入監獄的時候,對他的父母都是一種仇恨、埋怨;後來上了課之後,受刑人寫到:原來我父親在打我的時候,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原來我父親那一鞭鞭下去是恨鐵不成鋼。
當老師講到「親所好,力為具」,問著大家:親所好力為具要怎麼做?這些警員們說道:父母喜歡吃什麼,父母喜歡用什麼,我們要盡力去提供、去奉養。而居然警員沒有想到的,受刑人想到,受刑人告訴警員:這句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好好的服從警員,好好的改變自己,能夠減短刑期,早點回去奉養父母。真的,當有善的緣出現的時候,人那分善會點燃。這個受刑人又對著他父親講:父親,你的身體不大好,《弟子規》說「年方少,勿飲酒」。當然不是年方少不能喝,年紀大了更不能喝,會傷身體,所以要少喝些酒。而且父親你喜歡看書,一定要先看這本《弟子規》的書。你看,從父子本來是不和諧的狀態,現在變成一起修學的道友。最後還交代:現在已經轉成冬天,天氣很冷,所以父母你們要好好保重身體,那是對我最大的慰藉和我的福分。

當我們看到這篇文章,在感動之餘,我們細細想想,假如這個孩子他在念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孔夫子的教誨,他的人生可能是截然不同。所以人生的命運、人生的成就「總在遇緣不同」。而且他在一封又寫給他姐姐的信當中說道:姐姐,我在裡面學到弟子規,《弟子規》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德行的大根大本要從孝道開始。他為什麼寫這一段?因為他的姐姐生了小外甥,所以他提醒他的姐姐要好好教好小外甥,絕對不能重蹈我的覆轍。當一個人他有責任心的時候,責任的承擔,他的學習效果特別好。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