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2

點子農場/哲學 是門好生意

【經濟日報╱吳仁麟】2012.10.29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歧視的世界裡,不是歧視別人,就是被人歧視。

最大的歧視往往來自身分地位,不管在任何場合,當我們有機會和一位陌生人交談,一定會在幾句話之內就出現:「您在那兒高就?」這樣的問題。不管問人或被問,我們的良知其實早知道這樣的問題非常勢利,但是我們就是忍不住,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和身分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交往。

這樣如同深植在人類基因裡的庸俗和勢利其實長期危害著別人和我們自身,造成全體人類的心理創傷。我們一旦對某些世俗的價值符號接受而且開始進行比較,那就會跌入無盡的痛苦之中。

因為比較是永無止盡的,我們又永遠只會去和那些比自己成就高的人比較,愈比愈覺得自己不如人。

但人類就是無法不比較,不是比誰的錢多,就是比誰的官大,彷彿我們這一生就是為了比較而來的。

為了舒解這些與生俱來的無間之苦,世人很自然的會向宗教或心理醫生求助,大家都需要一個說法,來接受自己的人生為何總是有如此多的缺憾和失敗。總是想得而不可得,總是活在一個因比較而造就歧視的世界裡,又宿命輪迴似地扮演歧視的加害人與被害人的角色。

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寫了「我愛身分地位(Status Anxiety)」,這本書除了在全球暢銷讓他名利雙收之外,也為哲學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

他讓世人發現,原來哲學這樣看來和我們生冷疏離的知識可以讓我們快速離苦得樂,超越那些由我們的愚蠢所造就的世俗之苦。

艾倫狄波頓引用哲學的解剖刀來切開人性歧視心念的結構,他說:

1.我們之所以汲汲於名和利的追求,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如果沒有名、沒有錢就沒有被別人愛的理由。

2.所以,那些擁有高人一等名利的人物其實都是缺乏愛的可憐蟲,這些人之所以追求名利,其實是追求被愛的理由。

3.但是歷史不斷告訴我們,再多的名和利永遠換不到真愛,不斷地爭名逐利只會讓我們更痛苦。

4.讀哲學不一定能讓我們得到愛,卻能幫助我們脫離被比來比去的痛苦,讓我們更了解原來那些自以為可以帶來快樂的事,其實都是製造不爽的根源。

從那之後,艾倫狄波頓把哲學變成處世良方和全球暢銷商品,除了出版一系列的相關暢銷書,還辦了以哲學為主軸的「生命學校」,以及把哲學融入旅遊的「生活小屋」,把哲學化為一盤名利雙收的好生意。

有趣的是,艾倫狄波頓所造的這一切,竟然都是因為批判名利而來。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