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12

談談孩子的教育

蔡禮旭

「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讓孩子從小有這些鍛鍊,他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比較有大將之風,不會亂,他會有條理去處理事情。真的,我在帶班的過程都發現,在家裡只讀書的孩子,派給他工作,他都很緊張,都手忙腳亂的多。但在家裡都懂得幫父母做事的孩子,工作派給他,他那種從容,遊刃有餘的表現,反而讓我們覺得事情交給他很信任。除了做事的能力以外,剛剛講到的,你讓他做了之後,他才會感恩父母這麼多的付出。

我在海口的時候,有個三年級的孩子,他上了《弟子規》懂得要盡孝道。真的,孩子的一念之間差很多,一念心念,以前生日的時候,想到的是禮物、蛋糕,這叫「得乎欲而喜」,那欲望愈來愈多。現在學了《弟子規》,想起的不是禮物、不是蛋糕,而是要盡一分孝心,所以「得乎道而喜」,他那一天會過得很充實、會很歡喜,幫母親做了那麼多事。這個孩子他生日那天,他跟他母親說:我要親手煮菜給你吃。他一個人就走到廚房去要炒一盤小黃瓜,就把油倒下去,那個油濺起來,危及到他的手。你看,孩子在做事當中,他懂得解決問題,他怕這個油燙到他的手,他去找了一個大手套來套起來,拿著鏟子繼續努力。接著把小黃瓜倒下去,油噴得更厲害,他沒辦法,急中生智慧,去把他爸爸的安全帽找來了,套在頭上。所以這道菜得來不易,叫全副武裝,終於把小黃瓜給炒完了。當他端著這盤小黃瓜,很可能在安全帽裡面已經滴了好幾滴汗了。當他走出廚房的那一刻,請問他的人生改變了沒有?他的心境改了,他的人生就改了。當他懂得感恩父母,替父母付出,這個孩子一輩子的福積不完,福田靠心耕。

現在的孩子做家事的現況不盡理想,聽說最近還報導有個研究生不會煮開水,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報導?有!我還聽過,在大陸更讓人遺憾的事情,一個研究生不會煮開水,結果他的父母出去了,他自己煮,煮著煮著就忘了,然後那個蒸汽,水冒出來把火焰給熄滅。一熄滅,那個瓦斯就一直跑出來,他完全因為不幹活,沒有那種做事的警覺性。所以因為瓦斯瀰漫,一條生命,你看研究生畢業,就這麼走了。只因為不會做事,這造成家裡無限的感傷,我們都不希望這些情況發生。有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跟小朋友講:小朋友,這個哥哥讀到研究生,居然連開水都不會煮。小朋友聽了,就開始在那討論,怎麼連開水都不會煮?老師就問:這個大哥哥為什麼連開水都不會煮?小朋友就說:那他一定只會讀書,不會做家事,他可能很懶惰。就討論得滿熱烈的。

接著老師就突然問了小朋友一句話說:小朋友,你們會做家事嗎?突然底下的孩子鴉雀無聲,沒話說。諸位朋友,我們了解到什麼?孩子看別人很厲害,看自己?這叫顛倒。什麼叫顛倒?我們求學問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現在是嚴以待人,寬以律己,這樣叫不叫顛倒?這個顛倒誰造成的?那有源頭,我們長輩要負責任,有沒有當榜樣?老師這麼一問,底下的孩子都不出聲了。這個老師非常會引導,告訴小朋友說:小朋友,老師非常不願意十年以後,看到報紙上說某某研究生連開水都不會煮,居然是我們自己的小朋友,老師特別不願意看到這一幕。所以老師這麼一引導,小朋友就知道,不行,我這樣會笑死人。老師有這樣引導了,家長又配合,孩子很好教,孩子也希望他的人生不是這個樣子。

有些朋友聚會,他們也都是有家室的人,所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孩子也一起聚會。小孩在樓上,大人在樓下談事情,談天。突然聽到樓上有個杯子掉下來的聲響,大人聽到了,就急忙都一起上樓去看個究竟,到底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因為有一杯果汁掉地上去了,一掉下去的時候,不同家庭的孩子反應都不一樣。有個家庭的反應是這樣,哥哥馬上看到果汁掉下去,就一直在那裡喊著:MARY、MARY!叫誰?叫外勞,叫佣人,在那裡手忙腳亂:啊!怎麼辦?MARY、MARY。這是一戶人家的反應。另外一戶沒有請佣人的人家,哥哥不急不徐去陽台找拖把,妹妹也很自然的走到浴室找抹布,然後很鎮定的就把果汁都把它擦乾淨。所以家長上來看到這些情景,很多家長就說:這對兄妹真懂事,懂得怎麼處理這個情況。諸位朋友,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表現?會不會還是MARY,MARY?所以現在不會處理事情,那很糟糕。

有一篇文章叫「企業家會抓狂」,企業家都受不了!現在的孩子大學都畢業了,很多事都不會幹,他們公司都要變成職業訓練所。這年輕人來面試,讓他們寫自傳,寫好交上來,看了一下,接著說:你可不可以簡短說一下,再自我介紹一下?這個年輕人說:我上面都寫很清楚,幹嘛叫我說一遍?人家經理要求他再說一遍,他還說我都寫那麼清楚,你自己看。這樣的對話都凸顯出統統是自我,都感受不到人家的心境。不過這個老板也很有修養,沒有馬上跟他說,你給我走。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家長還跑到公司裡來,還對著主管說:你要多擔待,我的孩子比較不懂事,你要多照顧他。把公司當什麼?把公司當學校!公司,你沒有能力,人家沒有責任要用你。

孩子現在處世、做事的能力普遍都在下降當中,這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地方。所以家長要深謀遠慮,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是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假如今天叫他幹活,他都不幹了,好了,算了算了,別做了。然後他在那裡很高興,我不用幹了,他那個笑容代表什麼?代表「得乎欲而喜,悲可立矣」,他那個是什麼欲?好逸惡勞的習慣形成。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就是要觀察他這顆心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

我記得小時候,吃飯時間都是我去叫爺爺吃飯。遠遠的,因為跟爺爺有默契了,都知道爺爺應該是在哪幾個地方,看到爺爺了,跟爺爺說:爺爺,吃飯了。我叫的時候很開心,我爺爺一聽到,他也很高興。不只我高興、我爺爺高興,那聲音一傳出去,我們家那條巷子所有的長輩聽到了,都露出微笑。所以這個喜不只自己喜,還有大眾聽到了這種天倫之樂,都很高興。你看,現在變成什麼?現在不是叫爺爺奶奶吃飯,是爺爺奶奶得出來叫孫子吃飯,還跟他跑百米賽跑。所以現在老人家體力不夠,還真是滿難為的。餵個飯要半個多小時,都快累壞了。

所以跟孩子,教孩子學規矩的時候,就讓他做,守規矩就對了。你還跟他講:好不好?要不要?穿這件好不好?不好。穿這件好不好?不好。穿哪一件好?再去買。孩子抉擇的角度是什麼?是智慧嗎?是體諒嗎?是什麼?是欲望。玩具玩兩天不玩了,那個又不玩了,再買,我們滿足的是孩子的欲望,那不叫平等,那不叫尊重。家長沒有智慧,《資治通鑑》講的,「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你說我們跟孩子平等,那是對他人格、對他性本善的尊重,是我們有一分期許,應該成就孩子這一分德行;但是在人生的智慧、經驗上是不可能平等的。孩子是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的,我們怎麼要求他,他就往那個方向走。你看很多的大樹,它在那個樹苗剛栽下去的時候,旁邊都要有很多像竹的枝(細枝)把它撐起來,輔助它要正直,要往人生正確的德行發展。等到它長的有一定的高度,可以自己,再把這個支架拿開。假如一開始就沒有支架,它想怎麼長就怎麼長,東倒西歪。

所以現在為什麼五歲、六歲的孩子這麼難養?統統順著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個欲望一打開,不可收拾。孩子小的時候,先教他的是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他做人的原則出來了,他才不會無理取鬧要東西。我們可不能一再的滿足孩子的欲望。我昨天提到了,我要跟我媽媽要東西,我媽媽不給,我在地上打了好多滾,那叫威脅媽媽,可不可惡?很可惡。不過人不學,不知道,那時候我不懂。但是你看,這叫慎於始,當孩子威脅父母,無理取鬧,第一次我們拒絕,我們不去滿足他,他知道沒用,他以後就不用這種不合理的手段。所以第一次,慎於始相當重要。以後我也不會跟我媽媽無理取鬧。現在這都很重要,我們去叫爺爺奶奶吃飯,那是一分孝心;爺爺奶奶叫我們吃飯,那是無理到極處。孩子無視於長輩的辛勞,我行我素去了!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