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12

關心?還是擔心?

金惟純

近年來,負面消息不斷,引起許多人罹患「擔心症候群」,症狀嚴重者,甚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擔心」起來,弄到惶惶不可終日。

一般的看法,都認為「擔心」是「關心」引起的,關心而不得其解,乃演變為擔心。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倒有些心得可分享。

我個人對「擔心」這件事,算是有些體驗,因為我的母親,基本上可稱為「擔心專業戶」。從我幼年調皮,她擔心我這輩子都毀了開始,直到晚年她擔心家裡每個人,終至罹癌過世。我沒有智慧轉化她的擔心,是我最有虧孝道之處。

至於我自己,當然難免傳承了母親的特色。但我是男子漢,當然不屑為身邊小事擔心,於是順理成章「憂國憂民」起來。尤其是,身為媒體人,憂國憂民還可以變成專業、贏得認同,更是樂此不疲。

直到近幾年,我才認識到,擔心(或憂心)其實與外在的發生無關,只與內在生命品質有關。擔心所反應的,是人內在的執著和缺乏信任,因而轉化為對自己的擔心,表現為對別人、對社會、對世界的擔心。

有了這個了解,就知道「擔心」並非「關心」的進階版,而恰恰是反義詞。因為與擔心正好相反,關心是一種放下自我後才可能產生的能量,它帶著對自己、對人、對世界的信任品質。

從結果來看,擔心和關心更是天壤之別。簡單說,擔心是一種負面能量,對擔心者和被擔心者都有害無益,它帶來的是壓力和負擔;關心則是一種正面能量,對關心者和被關心者都有益無害,它帶來的是溫暖和支持。

擔心還很容易養成習慣,會上癮,甚至演變為強迫症,乃至於身為父母則擔心子女,身為老婆(老公)則擔心老公(老婆),身為主管則擔心部屬,身為國民則擔心國家,身為人則擔心世界、宇宙、乃至沒完沒了。

擔心還會產生「自助效應」,擔心日久,終於「心想事成」,不是所擔心之事真的發生,就是把自己弄到病痛纏身。除此之外,擔心還會傳染,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導致整個社會都生病,不衰也難。

我自從看明白擔心為禍如此之深、又如此無所不在以後,就時時保持警覺,每有類此念頭或情緒升起,都立刻分辨到底是「關心」、還是「擔心」,確認是關心就放行,有擔心嫌疑者,馬上循線追查,看它從何而來,必在源頭處緝捕元凶才罷休。

這麼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和自己、和別人、和世界都更相處自在,效益無窮。把擔心時時放下,把關心時時提起,最後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不擔心。這才是值得大家一起追求的境界。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