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013

奶奶的點心

蔡禮旭

我記得我們有位老師,他們家三個兄弟姊妹。有一天下課,那時候她念小學,下了課回到家裡,她聞到媽媽今天煮很香的菜餚。一聞到香味,諸位朋友,您聞到很香的食物,下一個念頭是什麼?我們說「禍福在一念之間」,假如這個時候是想到父母,這是有福的人。假如這時候是想到我趕快先吃一口,這個心都是比較自我的,福氣可能就在這一念當中慢慢折損掉。當下這個孩子馬上就對母親講,煮好了沒有?我幫奶奶端過去。他們算是一個大家庭,都住一起,所以有好吃的東西,這些孩子們都主動的要拿去給奶奶吃。

當她講出來給奶奶端了沒有?我把它端過去。話才講完,全家哄堂大笑。她自己也覺得一頭霧水,我這句話有什麼好笑的?等大家笑聲結束,母親帶著笑意對著她這個女兒講,剛剛妳的姊姊回來,因為她哥哥姊姊都比她先進門,這個姊姊一進門聞到香味,同樣的講那句話,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接下來她的哥哥走進來,聞到香味,還是這一句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所以等到她走進來又說了那一句,全家都開懷大笑。那個笑每個人的心都覺得非常的溫暖,因為孝悌的德風成為他們家的一個家道,彌漫在他們家整個家庭氣氛裡面。《弟子規》說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分孝道,這分對長者的禮敬,就在生活的這些細節當中很自然的可以落實下去。所以這些道德學問,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的。

有一次媽媽又在煮好吃的,她就跑去跟媽媽講,好了沒有?我給奶奶家端過去。當下她的媽媽就對著她孩子講,說今天煮少了不夠吃,下次再給奶奶端。其實她媽媽是要跟孩子開玩笑。這個孩子聽完以後也不敢說什麼,既然是媽媽說的話。剛好接近中午,她就去睡覺,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一直在那裡很難受,居然不拿給奶奶吃,她實在很過意不去。因為那個菜是用小火在熬,等她母親去睡覺以後,她就從床上起來,自己跑去舀了一碗,舀好以後就跑到奶奶家去,給奶奶敲門。奶奶出來,小女孩把這碗食物端到奶奶面前,小女孩說奶奶,媽媽要我端過來給你吃。我們就看到其實這些小孩,降臨到我們的家庭裡面就好像小天使一樣,都是希望把我們家庭關係搞得愈來愈和諧。但是當家裡不和諧的時候,對他們的內心都是很大的煎熬,所以她要去做那個潤滑劑。大家有沒有回想到小孩在小的時候,都變成家裡面的開心果,他出現的時候好像氣氛很容易就融洽在一起,因為所有的長輩都愛護他。

奶奶把食物接過來,她自己好像鬆了一口氣,就回去睡覺。因為那個食物還沒熟,奶奶一看,怎麼沒熟就端過來給我?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煮好了,媳婦自己就端進來,端到婆婆面前:媽媽,這個給您吃。她婆婆說,不是剛剛端來了嗎?怎麼又端一碗來?這個時候媽媽才恍然大悟,剛剛跟孩子亂開玩笑,這個孩子很怕沒有端來給奶奶,自己趕緊端過來。所以,能不能隨便跟孩子亂開玩笑?不行,亂開玩笑把孩子是非善惡都會搞得亂七八糟。

我聽很多朋友他們有小孩的,都說小孩都是被他們玩壞了。小時候覺得很好玩,叫他去做東做西的作弄他,搞得他都搞不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包含奶奶給小孫子講,「去打爺爺」,他也搞不清楚,去打爺爺,小孩子跑過去打了爺爺一下,然後爺爺奶奶都笑得很開心。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打人好不好?好。那變成習慣。比方孩子剛好把人的眼鏡抓下來,當下奶奶或者長輩就開始笑:這個孩子很聰明,還會抓人家的眼鏡。沒事抓他的眼鏡他都笑,最後孩子就覺得抓人家眼鏡很好玩,以後抱出去常常都要抓人家的眼鏡。這時候好玩,可能是非都沒有告訴孩子,這樣就會玩壞了。應該是非、對錯從小就要教導、引導才對。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