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5

冬季養生 多吃苦少吃鹹 助長心陽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15/01/28
黃帝內經中提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冬天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不使陽氣外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建議早睡晚起、少食鹹多食苦,注意頭腳保暖、情緒不要過度激動或興奮,否則體表易出汗熱量耗散,外來寒氣容易侵入。

黃盟珠醫師表示,中醫養生之道重視順應自然。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順應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規律以養生就不會生病,若違反自然規律易招致災害。

冬季為寒冷季節,生活起居應早睡晚起,早睡可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溫暖,晚起以待日出再出門可避寒風,衣著要暖和柔軟使氣血流通、四肢舒暢溫款,可以溫水泡腳多動腳踝與手腕,改善手腳血液循環。

頭部為諸陽之會易受寒,誘發頭痛、感冒,出門需戴帽或圍巾,情緒也不宜過度激動或興奮,搭配適當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但晨起運動不宜太早,避免惡劣天氣。

飲食部分,黃盟珠醫師建議宜遵循「少食鹹多食苦」原則,鹹入腎,苦入心,冬季為腎水旺盛之時,鹹味吃多腎水更旺,使心陽力量減弱。

多食些苦味食物可助心陽;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黏硬食物,可食用偏溫性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菜飯可加重味道,有充分蛋白質、脂肪增加抵抗力及免疫。

至於冬令進補,黃盟珠醫師提醒,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適當服食保養身體的中藥,體質偏虛寒人臨床表現為身體畏寒、手腳冰冷、臉色蒼白、常水瀉等,可服食補益陽氣藥物。

但感染發炎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皮膚癢或有免疫疾病者則不宜進補,避免加重病情變化。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