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2015

拔刀相助 不是俠客專有

2015-08-11 聯合報 洪蘭
一位朋友在台北近郊租了一塊地當假日農夫,每周帶孩子去親山近水,上周他先生看見隔壁田畦結實纍纍,一時興起,想吃魚香茄子,便過去摘了幾條茄子,不想,被他念小一的兒子看到了,抗議的說:「爸爸,不可以偷別人的茄子」。他先生臉紅了,便罵孩子說:「胡說,我只是借,不是偷」。兒子說:「老師說沒有經過別人允許便拿走就是偷」,他先生惱羞成怒,打了兒子一巴掌,兒子捂著臉不敢哭出聲音來,整個過程被他四歲的女兒看在眼裡。回家後,女兒不肯讓爸爸抱,她直覺是因為下午的事,她先生說不可能,公平正義沒有那麼早發展出來,她問:孩子多小就有正義感?

其實孩子很早就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一個實驗是讓六個月和十個月大的嬰兒看一個簡單的卡通:一個圓在爬山,因為沒有腳,所以一爬上去就滑下來,這時來了個三角形,在下面推,二人合作,圓就到達了山頂。這時從山的背後,突然出現了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一步步把圓逼回了山腳。看完後,實驗者拿出二個托盤,一個放的是三角形,另一個放的是正方形,給他們玩。結果十二名六個月大的嬰兒全部都去選三角形,十六名十個月大的嬰兒中,有十二個去選三角形,表示這麼小就知道三角形是幫助別人的好人,正方形是欺負別人的壞人。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都還不會走路,不曾有被人欺負的經驗,為什麼就知道好人和壞人?可見這是天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是只有俠客才專有的。

另一個實驗是請三歲和五歲的小朋友,男女各半,來實驗室玩布偶。實驗室中有個圓桌,上面有個轉盤,可以用繩子拉著轉,繩子在幼兒的座位上。轉盤被分為四塊,上面放有餅乾和玩具,兒童的對門是個會偷東西的壞布偶,兒童的左邊是個好布偶,他的右邊是個山洞,實驗者先讓孩子熟悉用繩子轉這個轉盤,然後開始遊戲,不久,小偷布偶就趁好布偶不注意時,把他的餅乾偷走,孩子一發現,立刻把繩子一拉,轉盤移動,使餅乾進入山洞,小偷便拿不到了,然後他再把餅乾轉回被偷的布偶前,還給他。不論被偷的餅乾是他自己的,還是好布偶的,三歲的幼兒都會轉動繩子,使壞人不能得逞。他們不會去打小偷,但會把失物歸還原主。

這實驗有很多版本,基本上結果都一樣,即學前兒童已經對別人的傷害敏感,如果有機會,他們會去扳正錯誤,補償受害者。所以孩子很小就知道對和錯,也會打抱不平,不喜歡被壞人抱。

在成人的社會中,我們常看到大家會替不被看好的弱勢者(underdog)加油,一九七六年的電影「洛基」(Rocky)熱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