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2015

我的超人媽媽

2015-08-24 聯合報 黃惠美
夾在越南與台灣之間

尋找自我認同的童年

我有一個和大家身分不同的媽媽,她來自越南,也許因為大家對越南的認識還停留在貧窮困苦的刻板印象,童年時我常必須面對那些天真卻也傷人的話語:「那個中文講得很好笑的是妳媽嗎?」「妳是哪一國人?」我討厭這些玩笑般的話語,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國。

隨著成長,我慢慢了解到越南與台灣的不同。但我媽不同,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督促我學習越南語。三歲時,我連中文都不太會講,就已能流利地用越南語數數,用中文數數是進了中班後才學會的。

有時候,我很討厭我媽的身分。不僅是我,我想我哥也是一樣的。所以,當老師問有沒有人的爸媽是外國人時,全班只有他舉手。老師問他,你爸媽是哪一國人?他居然回答:「日本人。」

在別人眼裡這可能很好笑,我卻覺得難過。因為東南亞經濟發展不如日本、歐美,大家的反應也就截然不同。他們會說:「哇,好好喔,你媽是日本人。」但從來沒有人會羨慕我們的身分。

我媽在我國小四年級的時候,就要求我每年暑假一個人回去越南,目的是為了讓我學越南話、適應當地生活。雖然手段激烈了一點,但成效很好。

去越南至少有十五次以上了,有些東西還是覺得新奇。例如,去公家機關和學校時不能穿短褲、小學生上學要綁一個紅領巾別國徽、女高中生的制服是白色長袍(國服),以及路上隨處可見教大家成為像國父胡志明一樣的偉人的標語,還有每到重大節日家家戶戶都會掛上國旗。

加煉乳不加奶的咖啡

重禮儀與防曬的生活

飲食也有不同,那裡習慣把鴨仔蛋當補品吃,滷肉裡面會加椰子汁,喝越南咖啡加煉乳不加牛奶,吃水果的時候要沾著特調的鹽巴粉吃。此外,越南的早餐都超豐盛的,幾乎餐餐有蝦子,甜的鹹的皆可搭魚露。

再來是交通,越南的交通簡直可以用險象環生來形容,每次過馬路都需要表姊帶領,而且還要掌握一個訣竅:什麼也別想,堅定地往前走。越南的巴士也讓我傻眼──天氣那麼熱,沒冷氣就算了,但明明前門都壞了,竟然還是照開不誤!而因為失竊率很高,機車會停放在家裡,出去時要請人幫你看車或寄車(所以他們很驚訝台灣的機車可以停路邊)。三輪車是他們常見的交通工具,還有一種類似計程車的摩托車,上車前先和車夫議好價,他就會帶你去目的地。

除此之外,越南人很注重禮儀,進出家門要先跟年長者問安。出了家門,面對大太陽也不馬虎,越南女生防曬超徹底,每個人都想盡辦法變白,防曬係數五十起跳,我還買過係數七十幾的防曬乳。以我表姊為例,她出門要先塗防曬,穿外套,戴帽子,腳穿透膚襪子配夾腳拖,口罩戴到三層!

晴天有晴天的煩惱,雨天也要面對不同的挑戰。越南的排水系統不如台灣,只要一下雨,低窪地區就會淹水,整個街道頓時成為游泳池。

雖然說了這麼多越南和台灣的相異之處,但我還是以越南文化為傲,就像我以台灣文化為傲一樣。我不再為了自己到底是哪一國人感到困擾,我的血緣將兩者深深緊扣在一起。我也不再討厭我媽的身分,甚至佩服她如同超人般一肩扛起全家,不僅養育了我們,每個月還寄錢回越南娘家,更為了適應台灣生活,堅強忍耐歧視或異樣眼光。

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但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同理心和尊重,才能成就友善新住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