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16

睡眠品質 比時間長短重要

◎記者 陳敬哲 2016/03/18
睡眠是生理重要機制,讓全身肌肉放鬆,獲得適度休息外,大腦也會整理清醒時獲得資訊,讓記憶能夠由短期轉成長期,假使睡眠時間不足,身體各項機能都可能受到影響,一般而言睡眠時間約6到8小時就已足夠,如果長期少於建議時間,很可能增加過重、糖尿病、高血壓、憂鬱症、死亡風險。

睡覺前不運動

適度運動能夠改善睡眠,但睡前過度活動反而會不容易睡,運動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精神容易興奮,導致入睡困難,加上體溫上升也會干擾睡眠,多數睡眠專家建議,規律運動最好維持在白天,可以改善睡眠品質,如果要在晚上運動,最好也不要在睡前,必須間隔兩小時,讓身體可能慢慢進入睡前狀態。

遠離電子設備

電子設備帶來許多便利,也讓很多人越來越倚賴,睡覺會把手機擺在旁邊,確認有無電子郵件或訊息,甚至玩遊戲或看影片;美國曾有研究發現,夜晚使用電視與手機等,容易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導致睡眠困難機會增加,要增加睡眠品質,最好睡覺時把電子設備關起來,不要讓太多訊息打亂睡眠。

打鼾中止睡眠

可能會有人誤認打鼾是睡著訊號,其實打鼾會降低睡眠品質,就算睡眠時間長,也不見得能有很好放鬆效果,因睡著肌肉放鬆時,喉嚨深處肌肉會下陷,阻礙呼吸通暢,大腦當感到血氧不足,會突然清醒改變姿勢,或增加呼吸力道引發聲響,會嚴重影響睡眠周期,必須就醫治療,才能改善睡眠品質。

專家意見

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林嘉謨表示,睡眠時聽到鼾聲,代表呼吸道受到阻礙,原因可能是過敏、肥胖或天生,一旦導致呼吸中止,血氧濃度降低,就會大腦會短暫清醒,但時間約1至2秒,大多不會記得,輕度病患一個小時約清醒15次、中度病患則是15至30次、重度病患恐30次以上,睡眠品質嚴重受損。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