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17

左撇子 不妨順其自然

【記者蔡榮宗/投縣報導】 2017/01/06
四歲的小靜是左撇子,用左手畫畫、吃飯以及拿玩具,媽媽覺得左撇子沒關係、順其自然就好,但阿嬤為了讓小靜有「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糾正、要求小靜改為用右手拿筆,認為這樣才能好好學習筆順,結果小靜變得很情緒化,吃飯、刷牙都發脾氣,變得不愛說話,有時話說了很久說不出來,甚至結結巴巴。

衛福部南投醫院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上述的情境經常發生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她說明兒童慣用手的發展歷程,六個月前的嬰兒沒有明確的慣用手,大多會使用靠近物體的那隻手來進行抓取,在二歲以前,孩子會漸漸出現偏好使用的手,但仍不會穩定的慣用某一側的手,從感覺統合及神經發展的理論來看,二歲之後大腦才會開始分配各個區域的任務,慣用手也會在此時開始建立,非慣用手則成為協助的角色,兩手便開始慢慢發展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但要一直到7歲慣用手才會非常穩固的被建立。

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從神經發展學的角度,建議大腦的分化及慣用手的建立應該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改變,以免造成大腦各個區域的「不平衡」。

因為有些左撇子的孩子,一旦改成右手,可能出現:1.語言能力遲緩或結巴、語言表達組織能力退步等現象。2.情緒控制變差,進行活動時因為左右手混淆而操作不順,因而產生不開心的情緒並且越趨煩躁,使得這類的孩子易被認為不專心或脾氣差;3.上課、進行日常活動或運動時其實需要花更多的注意力來注意自己動作的協調性。

左撇子的比例越來越高,市面上也會開始販售適用於左撇子的文具或日常用品,例如:左手剪刀、左手握筆器…等在書寫上,左撇子的筆劃及順序是與右撇子不同的,注意孩子的筆順是否有一致性,在老師的教學下的筆劃必定會和左撇子孩子不同,因此須隨時注意孩子的筆順並鼓勵孩子固定一種寫法,避免混亂的情形產生。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