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身為醫療工作者,最引起我們關注的,其實還是這齣戲連帶演活了高齡化社會與失智症患者長照問題的現況。引起失智症的病因繁多,最常見的包括《忘了我記得》劇中演出的阿茲海默症,另外還有帕金森氏症,以及其它由腦部、血管病變或某些特定病毒所引起的失智症候群。也正因為病因、病情本身的複雜,失智症初患之時經常難以判別與檢測,需高度仰賴家人及身邊親友的密切關注,多多留心患者的記憶力、思考力、空間能力,語言表達甚至情緒問題,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而在中醫累積了千年以上的醫療經驗與古老智慧當中,針對類似失智症這樣的疾病,也透過診療與用藥展現出多元預防、治療與改善病情的可能性。中醫口中所謂的預防觀念,指的是從「治未病」到「辨證論治」等個體差異化的診療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延緩失智症病程並提升病人當下的生活品質。在部分案例中,甚至可以在初期發現階段來嘗試逆轉病程,大幅改善病人病況,可以說充分展現了醫學界中西合璧的聯手威力。
中醫典籍中並無「失智症」之病名,臨床上中醫將此病可歸於「健忘」、「善忘」或「癡呆」的判別範疇。中醫認為失智症之病根出自於「腦髓空虛、神明失養」,且與心、肝、脾、腎等腑臟失調高度聯動。「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老生常談,在中醫也同樣適用,中醫強調的是「上工治未病」,利用失智症初患或所謂極早期的輕度認知障礙時期即積極介入,希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