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心因性胸悶分成兩種原因,第一種屬於自發性過度換氣,焦慮吸不到氣反而導致呼吸加快、加深,進而導致胸部肌肉緊繃,又加上二氧化碳過度排出,引起呼吸鹼中毒,血管收縮過度最後產生頭暈、視力模糊、胸悶。
涂育維指出,第二種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並且大幅度提高心率和心肌收縮力,使患者可能感到心跳加速和胸悶。交感神經興奮可能導致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造成氣道阻力增加,感覺呼吸不順暢,產生類似喉嚨卡卡的感覺,最後加重胸悶和呼吸困難。
涂育維醫師進一步指出,以上兩種心因性胸悶問題,又會加重肌肉張力,特別是胸部和頸部的呼吸肌群、輔助呼吸肌群,進而引發胸壁肌肉緊張僵硬,甚至疼痛,導致呼吸效率更低,最後導致胸悶及呼吸困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涂育維強調,處理心因性胸悶除了從心病下手,很重要的是處理身體緊繃,臨床上,治宜疏肝理氣、安神重鎮,倘若心臟比較弱、容易心律不整,也會搭配穩定心律的中藥處方。
身體緊繃使用針灸,效果往往效如桴鼓,但針頭恐懼或怕針的人就不建議使用。臨床上,也常教病人自我覺察呼吸困難時,先提醒自己不要過度用力吸氣,因為氣可能都是足夠情況,不要急著聳肩胸式呼吸。倘若空間允許的話,可以做一個太極拳的起式,可以一邊吸氣讓手向外畫一個大圓,然後到最高點時慢慢吐氣把手降下到氣海左右位置。
倘若患者是在公司等地方,記得先把氣吐乾淨,然後放慢呼吸速度,可以搭配用手扶著側邊肋骨感受,讓每次吸氣不要往胸柄骨或往肩膀吸,試著往側肋或行有餘力可以搭配腹部隆起。倘若這些動作做了都沒有改善或症狀太嚴重,覺得有點合併情緒激動發作,可以用冰涼冷水或用冷飲稍微冷敷臉頰,有助快速啟動類似潛水反射,讓心跳減緩下來,也快速恢復攜帶氧氣的能力。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