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誰說掃廁所是一種懲罰?台東縣康樂國小推動「服務至上」品格教育,反向要求好學生才能掃廁所,4年下來學生視為榮耀,搶著做,最近該校被評為全縣最乾淨的學校優良公廁。
校長李正義說,4年多前學校廁所改建,設計成五星級,就像走入飯店公廁,有大理石洗手台、衛生紙台、吊勾、自動沖水器,外面還有書籍可閱讀,很多人不看好後續維護,但他卻想趁這個機會教學生另一種品格教育。
「為人服務是好事,為什麼把掃廁所這種服務人群的好事當成處罰、令人退怯?」李正義與全校教師溝通,希望把「服務至上」觀念落實校園,首先要求老師每天和學生一起掃廁所,隨行學生必須是表現良好者。
初期很多學生認為掃廁所,是「活該被選上」,但老師對打掃廁所學生的耐心卻大為表揚,學生逐漸改變觀念,甚至主動要求打掃廁所。
學生王佳琦說,她在班上表現不錯,被老師選上掃廁所,同學都很羨慕她,每天她都把便池、地板擦得亮晶晶的,十分有成就感。
學生羅悅妘,每次打掃最少要20分鐘,「我連拖鞋也要擦得很乾淨,大家穿起來才會舒服。」她一定要把廁所掃得香噴噴,才會回教室上課。
上康樂國小公廁必須換穿拖鞋,也是李正義的策略之一。他說,換穿拖鞋雖一時不便,但可使後續使用者方便。如果上廁所有「凸槌」,也要自己處理,讓後用者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