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徐善建有首「哺雛詩」:
抱兒嬉樹下,新綠遮庭戶。忽聞啁啾聲,仰見春鳥乳。不辨誰雌雄,四翼共辛苦。
一出掠青蟲,一居禦鷹虎;出憂居力單,居憂出遭罟。瘁羽豈暇梳,嬌音不遑吐。
黃口快得食,那知翁與姆。感此撫童雛,何殊此禽羽?上念父母恩,淚下如注雨!
意思是說:我抱著兒子在樹下遊戲,樹上新生的綠葉,茂盛得遮蔽了門庭。忽然聽見啁啾的鳥鳴聲,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對春鳥,正在哺育剛孵化出的小雛鳥。遠遠的分不清楚哪一隻是雌鳥?哪一隻是雄鳥?只見兩隻鳥兒,飛來飛去,都很辛苦。當其中一隻飛出去捕捉小青蟲時,另一隻就守在巢裡防禦鷹鷙猛禽的攻擊。飛出去覓食的,憂慮在巢裡的力量單薄,在巢裡的則擔心出外覓食的,會遭到羅網的捕殺。牠們疲憊地忙進忙出,憔悴得沒有閑暇梳理羽毛。雖然有嬌嫩的聲音,也沒有功夫展露歌喉。而雛鳥只知道爭搶食物,哪裡知道父母的辛苦!面對這種情形,我感觸到自己撫育懷中的小兒,跟樹上忙碌的禽鳥,又有什麼差別?再聯想到父母養育自己的恩惠,不知不覺地,眼淚就像下雨般地掉了下來。
雪公《梵音集》也有首「父母恩」的歌:「長流水,好像父母恩,河邊草,好像兒女身。小草啊!不斷水滋潤,兒身啊!長掛父母心。」
有德者看到春鳥辛苦地哺育小雛鳥,就想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看到長流水滋潤著河邊的小草,也聯想到父母常年牽掛著兒女的恩情。是啊!父母恩重山高水長,《大集經》上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這一年來是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災難年,時值教孝月,願天下所有父母子女,能夠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父母如春鳥、長流水般,對子女永遠不離不棄;子女也要在溫飽中,漸漸養足羽翼,獨立高飛。
來源:明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