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09

身體缺碘 正常細胞易變癌細胞


致力於免疫系統失調、癌症研究的加拿大中國醫學綜合診療中心院長賴石生,十四日受邀到台東聖母醫院附設健康會館主持「全方位認識癌症-中西醫整合醫療與癌症」專題演講,提出六種方式戰勝癌症的方法,並建議營養攝取要均衡,平時食物注意補充海藻、海帶等含碘食品,如果身體缺碘,身體內的正常細胞會很快的轉變成癌細胞。

賴石生臨床和專業研究領域,包括免疫系統失調、癌症(特別是乳癌及攝護腺癌)、婦女醫學(包括不孕症)和情緒障礙,將西方醫學、現代營養學和精神冶療醫學的精華與中醫整合,促使中醫發展成為一個先進多元的醫療學科,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與尊敬。他說,人體對氣侯變化有一定的適應力,當變化過劇或機體適應力減低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如果我們的氣是堅強和平衡的,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火、燥等氣候狀況對人體是無害的,而且也是萬物生長的條件。

賴石生表示,西方醫學對癌症的起因認為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受破壞,在未修復情況下不正常複製細胞而產生癌細胞。這種情況是身體無法修復損壞的DNA,以致無法修復壞的細胞,同時免疫系統也無法檢查出及破壞癌細胞。導致基因變化的原因包含,基因本身原因、輻射、細菌或病毒、營養不全、受殺蟲劑、塑膠製品、藥物等化學製品污染。

中醫癌症起因是風、寒、暑、濕、火、燥等六外邪因素影響,加上自已身體「氣」弱或不平衡。導致人體氣弱和不平衡的原因,第一個是情緒因素,情緒減弱了身體的氣,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恐驚腎;第二因素是所有內臟中的不調和與血液和氣受影響,如中醫以水代表腎、木指肝、火是心、脾屬土、肺為金,五者間也具有五行相生相克循環功能與作用;在氣不足、營養不良下導致身體不平衡而生病。將西方醫學、現代營養學和精神治療醫學的精華與中醫症合,促使中醫發展成為一個先進多元的醫療學科,即為先進性中西醫整合醫療。

傳統中醫學對應西醫的癌症治療原則,清熱袪濕即排毒、活血化瘀即抗血管增生、扶正袪邪即加強提高身體的修復能力或防止細胞變性、軟化病灶並且去除即手術治療、以毒攻毒理論即化療、化痰袪濕即排毒。

六種方式戰勝癌症的方法是,淨化情緒、採取嬰兒的步伐「循序漸進」排毒、健康生活型態、指壓和氣功運動、發現生活的意義並接受正規治療。賴石生在加拿大以現代中醫臨床治療癌症病患策略,改善消化系統、提升免疫系統的能力、加強身體排毒的能力、抗血管增生和營養介入,必須修正飲食和辨認過敏食物,再加上心靈治療,讓病人能愛自己和家人,建立其支持系統。

婦女貧血,賴石生指出,一般西醫開出含鐵質的藥劑,患者服用後會便秘,改善的效果有限,經改開含鐵質維生素的營養劑替代,每天飯前半小時服一粒,六個月後即讓血紅素恢復到正常值。

對人體過敏的食物,讓身體如電線通電遇橡膠般的被阻斷,身體馬上沒體力。同樣的,如果身體缺碘,身體上的正常細胞會很快的轉變成癌細胞,若是不缺碘時這種轉成癌細胞的狀況會被中止。碘能打斷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可是現代人卻很容易缺碘,以前食鹽中有加碘,如今卻沒有,所以應該多補充海藻類或海帶等食物,在平常即可預防。賴石生提醒,婦女深受乳癌的困擾,除了平時食物注意補充海藻食品外,可以在乳房塗抹碘,預防時約一週至十天一次,若是要治病時,一週塗抹二次。建議女性要保養乳房時,除塗抹碘外,也可以在按摩時,以亞麻仁油塗抹按摩,具有預防保養的效果。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