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士先生原著
明張振之,字仲起,太倉蔡涇人,嘗守吉安。有吉安丞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甫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故,子遂流落民家。公知之,為置媵保以歸張。長邑令沈某,一室相繼而亡,公治棺而歸之,僅存孤孫,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於官,不能歸裏,其家流寓杭州,一孫女甫髫,落奸人手,為妓家女。公聞流涕,為之贖歸,俾擇良配。如是捐貲濟人者不一。子際陽,為一時名流,子孫特盛。《懿行錄》
明張振之,字仲起,太倉蔡涇人,曾經守吉安。有吉安丞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才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故,孩子就流落百姓家。張公知道了,替他安置保姆歸還張家。長邑令沈某,一家相繼而亡,公備棺歸葬,僅存孤孫,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於官,不能歸故土,家屬流浪杭州,一孫女很小年紀,就落在壞人手裏,作了妓女。公聽說後流下眼淚,替她贖回,使她選擇良配。這樣捐錢救人不能一一列舉。兒子際陽,成為一時名流,子孫特別興盛。
(按)賑濟困乏,俾得還鄉,是成其美於生前;綿人之嗣續,拔人於患難,是成其美於身後。
(按)救濟貧困,使人能夠回鄉,是在生前成全別人的好事;綿延後代,使人走出患難,是在死後生全別人的好事。
【分析】
成人之美,君子素懷;欲成之中,便有所費;若不捐貲,勝事難就。蓋世間不費錢財之惠固多,而需用錢財之事盡有。且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濟人利物之事,皆賴資財,以為經理。無論吾之獨任其事,或半任其事,或少分之中任其事,更或吾倡之於前,眾人相助以任其事,甚至有人創始,吾復讚歎隨喜以任其事,捐貲不同,要其成人之美則一也。
成全別人的好事,是君子經常存有的志向;在想要成全時,就會有所花費;如果不捐出資金,好事就難以成全。雖然世上不費錢財的好事很多,但要花費錢財的好事也有很多。例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一切濟人利物的事,都需要錢財,才能進行。無論我單獨經管這件事,或者擔任這件事的一半,或者擔任其中的少分,或者我是首倡,眾人相助,或者有人創始,我跟著讚歎隨喜,捐資數目不同,想要成全別人的好事的目的是一致的。
細玩“美”字,當以修善修福,利及於世者為第一。成就一人一家者次之。至於賽會迎神,張燈演劇,開設茶坊酒肆,建造水陸神祗廟宇,此皆誨淫誨盜,殺生鬥毆之根源,但招業果,初非美事,不可不知。
細細體味這個“美”字,主要應當包含修善修福,利益眾生的意義。成就一人一家就次要一些。至於賽會迎神,張燈演劇,開設茶坊酒肆,建造水陸神祗廟宇,這些都是誨淫誨盜,殺生鬥毆的根源,但招業果,從一開始就不是好事,不可不知。
來源:電子郵件
明張振之,字仲起,太倉蔡涇人,嘗守吉安。有吉安丞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甫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故,子遂流落民家。公知之,為置媵保以歸張。長邑令沈某,一室相繼而亡,公治棺而歸之,僅存孤孫,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於官,不能歸裏,其家流寓杭州,一孫女甫髫,落奸人手,為妓家女。公聞流涕,為之贖歸,俾擇良配。如是捐貲濟人者不一。子際陽,為一時名流,子孫特盛。《懿行錄》
明張振之,字仲起,太倉蔡涇人,曾經守吉安。有吉安丞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才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故,孩子就流落百姓家。張公知道了,替他安置保姆歸還張家。長邑令沈某,一家相繼而亡,公備棺歸葬,僅存孤孫,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於官,不能歸故土,家屬流浪杭州,一孫女很小年紀,就落在壞人手裏,作了妓女。公聽說後流下眼淚,替她贖回,使她選擇良配。這樣捐錢救人不能一一列舉。兒子際陽,成為一時名流,子孫特別興盛。
(按)賑濟困乏,俾得還鄉,是成其美於生前;綿人之嗣續,拔人於患難,是成其美於身後。
(按)救濟貧困,使人能夠回鄉,是在生前成全別人的好事;綿延後代,使人走出患難,是在死後生全別人的好事。
【分析】
成人之美,君子素懷;欲成之中,便有所費;若不捐貲,勝事難就。蓋世間不費錢財之惠固多,而需用錢財之事盡有。且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濟人利物之事,皆賴資財,以為經理。無論吾之獨任其事,或半任其事,或少分之中任其事,更或吾倡之於前,眾人相助以任其事,甚至有人創始,吾復讚歎隨喜以任其事,捐貲不同,要其成人之美則一也。
成全別人的好事,是君子經常存有的志向;在想要成全時,就會有所花費;如果不捐出資金,好事就難以成全。雖然世上不費錢財的好事很多,但要花費錢財的好事也有很多。例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一切濟人利物的事,都需要錢財,才能進行。無論我單獨經管這件事,或者擔任這件事的一半,或者擔任其中的少分,或者我是首倡,眾人相助,或者有人創始,我跟著讚歎隨喜,捐資數目不同,想要成全別人的好事的目的是一致的。
細玩“美”字,當以修善修福,利及於世者為第一。成就一人一家者次之。至於賽會迎神,張燈演劇,開設茶坊酒肆,建造水陸神祗廟宇,此皆誨淫誨盜,殺生鬥毆之根源,但招業果,初非美事,不可不知。
細細體味這個“美”字,主要應當包含修善修福,利益眾生的意義。成就一人一家就次要一些。至於賽會迎神,張燈演劇,開設茶坊酒肆,建造水陸神祗廟宇,這些都是誨淫誨盜,殺生鬥毆的根源,但招業果,從一開始就不是好事,不可不知。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