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12

張系國難載鄉情 想歸根台灣

by 記者熊嘉琪/匹茲堡專訪
客居匹茲堡20載,對張系國教授而言,台灣終歸是他真正的情感歸屬。
那塊造就他的土地有明媚風光、人民的恭謙有禮、生活的舒適便利、以及成熟的人文環境,都讓張系國萌生退休後落葉歸根的想法。最近發表的一篇投書「還鄉當台獨」(文中所謂「台獨」,是指「是回台獨居」,說的是因為台灣的人文環境已經相當成熟,讓退休者可以生活得很愜意),寫的雖是周遭友人,但多少道出張系國的心境。

寫作熱情 一生不變

「一個人可以改變姓名、地址、容貌和其他一切,卻改不了他的狂熱嗜好(passion)。」

2010年最佳外語片「他們眼中的秘密」(The Secret in Their Eyes)這句台詞,貼切道出人稱「台灣科幻小說之父」的張系國數十年來對寫作的熱情。他說,希望百年之後,碑文上用「講故事的人」這五個字為自己的一生定位。

台大電機系畢業、在柏克萊加州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博士,曾任教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匹茲堡大學,張系國在專業領域享有崇高聲望及影響力,他是電機暨電子計算工程學會會士(IEEE),擔任過IBM、AT&T貝爾實驗室、標準石油公司、漢威、西門子、海軍研究實驗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等機構顧問,迄今出版230篇學術論文,編輯及撰述14部專書,指導過的碩博士生超過200人,還在芝加哥陸續創辦「知識系統學院」,可謂桃李滿天下。

早在成為張博士、張教授之前,「張系國」的名字就已家喻戶曉。他19歲寫的長篇小說「皮牧師正傳」由皇冠出版社發行,一鳴驚人;代表作「棋王」、「昨日之怒」等,人性與理性對話,對時代對事件的敏銳感悟,都在簡練的文字間折射,造就文壇獨一無二的「張系國風格」。

從故國到異鄉,本職是電腦與工程領域教授,但張系國最愛的還是文學創作,距離他出版首部作品快滿50年,他仍筆耕不懈,長篇科幻小說「海默三部曲」首部剛問世,第二、三部也將陸續出版。

張系國從小喜歡編故事、說故事給身邊的人聽,即使長時期周旋於研究、教學及各類事務之間,他還是不間斷的創作小說、遊記、時事評論或是電影觀後感等各類作品,記錄平日的所見所聞、傳達自身的意念。

無論是關懷國家社會及人民鄉土的寫實文章,抑或融合了虛擬想像與現實批判的科幻小說,張系國以多元豐富的文學作品享譽文壇,其亦莊亦諧、易讀又深具寓意的寫作風格,多年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長篇小說「棋王」被翻譯成英、德版本,曾改編成音樂舞台劇、電視劇及電影;其他如「昨日之怒」、「遊子魂組曲」、「星雲組曲」、「沙豬傳奇」、「男人的手帕」、「一羽毛」、「玻璃世界」等長短篇小說,都是張系國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悠遊文學、科學之間

張系國對於撰寫科幻小說尤其抱持高度熱情,「城」三部曲的每一部小說,平均歷時一到三年才完成,這部總長近30萬字的長篇科幻小說前後花了他十年時間,終能完整呈現出索倫城與呼回文明的歷史、地理、文化與民俗等各個面向及盛衰興亡。

卸下行政工作後,張系國終於有更多時間投入自己最鍾情的科幻世界,四年前開始醞釀另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海默三部曲」,第一部「多餘的世界」已於今年問世,除了發行紙本小說,亦出版電子書。

在文學及科學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間遊走,張系國顯得悠遊自如。他引用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 (Vladimir Nabokov)所說的「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來說明,即使風格及呈現的方式不同,這兩個領域的本質都在追求真、善、美,無論是教學或寫作,都需要創意和靈感,因此文學寫作和科學研究對他來說,並無不協調之處,只存在時間上的衝突,畢竟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

張系國天馬行空的寫作靈感,很多都來自環境中的人、事、物,以「多餘的世界」為例,故事兩大平行主軸之一的主角艾比,當初就是以他所鍾愛的外孫艾比為構思起點,加上可愛的飛天變種小黑狗,編織出一個12歲小男孩多采多姿的想像世界。

另外,張系國平日對親手改造船舶及旅行車的獨特嗜好,也成就了故事裡可以上天下海、甚至變成潛水艇的變形金剛車。

儘管小說世界是虛擬建構出來的,張系國總是在作品中傳達對故鄉家國的關切,反映社會脈動。從赴美初期以描述海外遊子內心掙扎與徬徨的「遊子魂組曲」、在男女平等思潮中探討80年代台灣社會兩性關係的「沙豬傳奇」、到陳述政治改革階段的台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發展現狀的「民生主義系列小說」,在在呈現出張系國對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

即使是天外異星的科幻小說,同樣也蘊含他對社會的觀察及了解,像媒體的壟斷與操控、台灣地位的邊緣化、人民對自身定位的重新認定等,都投射在「多餘的世界」的故事情節中。

●實事求是 不失幽默

匹茲堡,這個沒落中的美國鋼鐵城,如今已轉型成學風與藝術兼具的大學城,在這個與世無爭的山城,文學大師張系國爽快接受採訪邀約,採訪前的一句「功課做完了沒?如果問題沒準備好,就會浪費你我的時間!」顯露了工程人實事求是、完全不拖泥帶水的真性情。

走進電腦科學系的匹大研究室,終於見到大名鼎鼎的張系國。環顧四周,除了書櫃上陳列的一整排曾經出版的文學著作、牆上掛著全家福以及與兩名可愛外孫女的溫馨合照。只是,一隻碩大色彩繽紛的充氣恐龍,直挺挺矗立在文壇大師書桌旁的走道上,讓人一時摸不著頭緒。

文學作品被納入學校教材、曾在大街小巷颳起一股科幻旋風的名作家張系國,在訪談過程中極有條理地談作品及暢談文學創作之路。當話鋒一轉,提及平日喜愛進行的船舶車輛改造工程及駕駛快艇旅行的樂趣時,張系國原本認真思考的眼神露出不一樣的光芒,尤其是外孫這個最大創意靈感來源的話題,這位外公對孫子的慈祥寵愛,更是溢於言表。

走出研究室前,記者再看看那隻大恐龍,按捺不住請教大師。張系國不正面答覆,只說,研究室裡其實有三隻恐龍,他都會讓來訪學生找一找,考考記者是否找得到?

除了站在門口的大恐龍,書桌上還有一支細長的恐龍造型電話,剩下的最後一隻恐龍?張系國說,聰明的學生通常都笑而不答。

從18歲大膽批判假道學的文藝青年,到68歲玩RV變形金剛車的恐龍教授,直率、認真、有條理、卻又不失幽默,這就是張系國。
© worldjournal.co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