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2013

難得糊塗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冶長篇)

南懷瑾先生解
甯武子是春秋時代,衛國很有名的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經歷衛國兩代的變動,由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代完全不同,甯武子卻安然地做衛國的兩朝元老。“邦有道則知”,這個邦就是古時國家的別稱,國家政治上了正軌,他的智慧、能力、才具發揮出來,了不起!可是後來到了衛成公的時候,政治、社會,一切都非常混亂,情況險惡,他還在朝,也參加了這個政治,可是他在“邦無道”的時候,卻表現得愚蠢魯鈍,好像什麽都很無知。但從歷史上看出他並不笨,他對於當時的政權、社會,在無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見的情形下,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他碌碌無能,沒有什麽表現,可是他對於國家、社會真的做了事。所以孔子給他下了一個斷語:“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他說甯武子那種聰明才智的表現,有的人還可做得到,但處於亂世那種愚笨的表演,就難以學到了。

人們到了社會歷史發生變動的時候,尤其是古代帝王政權變亂時,在前一個君王手上,充分表現了政治才能的人,本來是很容易遭忌的。這是政治上千古以來不移的定例。何以如此?有點莫名其妙的,也許是人類心理的通病,能幹了會有人妒忌的。爲什麽妒忌?只能說是人類天生的劣根性,我們必須以學問、道德來消磨它。這種妒忌心理,到了事業或利害相對的時候,就忌刻別人。所以學問之道,就要瞭解自己的心理,把這些罪惡的心理,消磨了、轉化了,那才是真正“仁道”之“仁”。所以孔子說到甯武子,當初他的才能表現得那麽高,應該遭人家的妒忌;但是到了變亂的時候,他表現很碌碌無能,沒人打擊他,也沒有人仇恨他,這一點修養是別人做不到的。人在得意時,聰明才智很容易露鋒芒;“其知可及也”,這點大家還可以做得到。但是其實無華、老實平淡、笨笨無能的樣子,“其愚不可及也”,這就很難做到了。

這裡我們就想到清朝名士鄭板橋,說過幾句很了不起的話:“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絕頂聰明的人,不是故意裝糊塗,而是把自己聰明的鋒芒收斂起來,而轉進糊塗,這就更難了。下一句話說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權位都讓給人家,心裡很舒服,並不希望人家事後報答,只要當時心裡舒服就好。這也是孔子說甯武子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的另一引伸。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