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2013

e網乾坤/「病患如我」 分享就醫心得

【經濟日報╱摘自8月號《EMBA雜誌》】

1999年,美國有一個姓海伍(Heywood)的家庭,29歲的兒子患了俗稱「漸凍人」的肌肉萎縮症,逐漸失去活動的能力。他的兩個弟弟著急地想要了解哥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卻發現,要在網路上找到跟某一個疾病相關、豐富,而且可靠的最新資訊,並不容易。

組織龐大資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5年之後,海伍家的兩個弟弟,與同為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畢業的一位好友,3個人共同創立了「病患如我」(PatientsLikeMe)網路公司。任何民眾都可以免費加入公司會員,在網站上分享自己的生病經驗,同時參考其他人的就醫心得。

公司創立至今累積了20萬名會員,囊括超過1,500種疾病的討論,即時而且有組織的龐大資料,釋放出可觀的影響力。

例如,會員可以依據病人、疾病、治療、症狀與研究五大方式,搜尋整個網站的資料庫,即使是罕見疾病,往往也可以在按幾下滑鼠之後,找到多位病人的真實就醫情形分享。

今年4月,創辦人之一的班恩海伍(Ben Heywood)在接受錢雜誌(Money Magazine)專訪時表示:「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每一個病人為自己所做出的決定,都是站在之前病人的經驗看出去。」換句話說,具有價值的資訊,可以為病人省掉別人早已經走過的冤枉路。

「病患如我」對病人、醫師、藥廠、研究人員、保險公司與政府都產生助益,重新想像了醫療產業的可能性。公司不收會費,也不在網站上刊登廣告,光是在顧及會員隱私與意願的情況之下,將各式各樣的資料整理出售給相關醫療組織,公司便能穩定地持續成長。

從命名就能看出公司的創立初衷。海伍兄弟與好友希望,會員能以更有效率的方法找到「像我這樣的病人」,參考跟自己病情類似的人,對醫院、醫師,用藥,或者醫療器材等各方面的詳細看法。會員還可以透過網站,私底下請教別人問題,或者彼此交換看法。對病人來說,這是寶貴的資訊與管道。

除了向外互動,病人也可以向內管理。網站提供了多種圖表工具,病人可以記錄、追蹤比較自己的病情。

目前有超過1萬7,000名會員自願公開個人檔案,有如醫療版的臉書。其他會員可以看到他們的照片、性別、年齡、病史,網頁上不斷更新最新貼文。

提供可靠資訊

例如,兩分鐘前某位肝癌病患剛剛貼文,他在用了新藥之後,抽血指數跟以前用舊藥的差別。

對於目前也在服用這款新藥,或者同樣罹患肝癌,而且年齡與期數等條件相仿的會員,這是他們用得到的最新訊息,在下次回診時,可以提出來與醫師討論。

海伍兄弟表示,今天,能夠告訴病人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的人只有醫師,但是握有資訊的病人可以扮演更為主動的角色。因為一旦巨量資料能被即時分析,醫師獨大的情況可能會改觀。

舉例來說,有紮實資料庫為後盾的電腦,能不能判讀核磁共振的報告結果?

該公司的研發主管維克斯(Paul Wicks)是一位神經心理學家,今年3月,他在富比士雜誌(Forbes)上談到,公司在量化資訊上的企圖心。

他表示,該公司不只是一個讓網友分享個人故事的論壇,而是盡可能量化資訊,讓它們成為可用的資料。

公司常常強調病人第一,然而在幫助會員的同時,公司也同時幫助了醫療相關機構。可以說,公司努力打造的資訊分享平台,不僅改變了病人管理自己身體情況的方法,也改變了醫療產業做研究的方法。

傳統上,醫療研究要花許多時間計畫、找到,並且說服適合參與的病人,然後分析觀察蒐集到的資料,有時候時間會拉到幾年之久。

公司很自豪地說,沒有多少醫院知道,5年前在院內更換人工臀部的病人,現在有百分之幾能夠自由地走動,甚至還活著。然而,該公司的資料庫卻能立刻替20萬名會員回答這兩個問題。

即時而精確的可靠資訊,就是當初海伍家在面對家人突如其來生病時所需要的。多年後的今天,他們成功,滿足了其他苦於希望更加了解某種疾病的人。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