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2015

不說話一個月

2015-05-06 聯合報 文/徐正雄
幾年前,遇到瓶頸,碰巧當時朋友提及自家附近有位藝術家,為了激發靈感,決定種田兩個月、走路兩個月、禁語兩個月。

聽到這件事,讓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我,躍躍欲試,決定挑戰一下「禁語」的部分。但是,從未禁語過的我,怕熬不了六十天,於是自行打個五折,以一個月為單位,開始這項實驗。

▍禁語實驗開始,第一關是離職 ▍

禁語一個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離職。

剛好,人生有點走不下去,反正身邊還有一點點積蓄,便大膽提出辭呈。當主管聽到我離職的原因時,嘴巴張得好大。其實,連我自己也抱持懷疑,但終究做了決定。我相信,勇於冒險的人,才有得到寶物的機會。

我的禁語並非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而是按照先前的生活方式過日子,只是不說話而已。我像往常一樣上郵局、超市、圖書館、菜市場……中間若遇到無法比手畫腳的問題時,就用紙筆和人溝通。有趣的是,明明可以「動口」的親友們,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我的影響,常常會以紙筆回應,忘了自己不必跟著禁語。

開始練習不說話後,整個人變得很輕鬆。以前,時時要注意別人的言行舉止,做出適當的回應。不說話後,很多事都能用微笑和沉默作為回答,感官得到充分休息,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和爭執。

鄰居們以為我重感冒,紛紛安慰我;陌生人大多認為我是聾啞人士,常常會給予協助;買東西時,服務人員會跳過那些大聲吆喝的,替一旁沉默不語的我先行服務。這些讓我發現,沉默,原來比開口去爭、去求,得到更多。

不過,偶爾也會發生一些插曲。比如說,有次去菜市場買水果,攤販太忙,忘了找錢給我,且金額還不少。當我焦急的和攤販比畫著、差點開口說話時,攤販猛然覺醒,把錢找給我。

▍減少語言支出,促進心靈環保 ▍

關閉嘴巴這扇門後,身體替我開了眼睛和耳朵這兩扇窗。以前不會注意到的事物,現在自動跑進眼睛裡,耳朵也變得更加敏銳,開始會覺得電視節目裡的人,講起話來十分激動,聽起來很不舒服。那感覺就好像耳朵的「口味」變淡了。

禁語使我擁有更多時間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減少語言支出,心靈更加環保。因為效果良好,此後我每年都禁語一個月,讓身心沉澱,讓自己歸零。就像經歷寒冬的樹木,每當禁語結束時,我感到自己充滿能量,準備迎接春天。

去年十二月是我禁語第五年,這次的禁語略有不同,我一邊禁語,一邊旅行。

我搭著電聯車從台北一路南下,在苗栗站轉車時,見到兩位移工在車站外唱歌。很多人都匆匆走過,若是以前,我大概也會視而不見,但是這次卻被他們的歌聲吸引,聽得十分陶醉,每首唱完,都不吝給予掌聲。離開時,我特地去超商買了兩瓶飲料請他們,謝謝他們用美妙的聲音,為我點綴這趟無聲的旅行。

又因為苗栗到斗六之間不能用悠遊卡,只好到櫃台買車票,用筆寫上起站和到站,直到出站時,我為了蓋證明章留念,才赫然發現那張車票居然是「愛心票」……苗栗售票員錯認了我的身分。

就這樣,我用沉默的方式,在台北和高雄間玩了四天三夜,因應每天的吃、住、行,和更多陌生人交會。神奇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十分熱心的協助我,讓我得到前所未有的禮遇和關心。不過,我並不是在騙取他們的愛心,做這項實驗前我根本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只能說,這證明了果然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禁語的實驗非常值得一試,若不能一個月,一周、五天、三天、一天都行,只要嘗試一次,你將會驚喜的發現,讓製造語言的生產線休息一下,原來是如此美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