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2015/10/07
國內健檢中心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昨(6)日發布受檢者2014年健檢報告統計,在近6萬名受檢者中,女性骨質疏鬆發生比例為男性的4倍。
營養師翁淑貞表示,平日可多攝取酸奶、綠色蔬菜、豆腐製品、小魚干等含鈣食品,或直接補充鈣質營養品;要減少影響鈣質吸收的飲食,像汽水、酒精類、咖啡、高糖飲料等。規律運動與適當日曬都是保養的好方法。
美兆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停經前由於因有女性荷爾蒙保護,雌激素不僅能減緩骨質流失,還可促進骨質生成。
劉婷婷博士提到,以雌二醇為例,女性骨質密度異常之比例與平均雌二醇的年齡變化可發現,這兩者呈現互為消長的關係;更年期之前,女性雌二醇的分泌量高,所以骨密異常比例較男性低;進入更年期階段,雌二醇濃度大幅降低,使骨質結構開始變得鬆散,女性彷,平均骨質密度隨年齡急遽下滑,以致骨密減少與疏鬆比例快速上升。
然而,骨質疏鬆並非女性的專利,男性雖天生擁有較大的骨架與更緻密的骨質,仍有相當比例的人骨質流失嚴重,像60-69歲男性已有將近20%的人有骨質問題,從70歲開始,每4人中至少有1人有骨鬆危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嚴重骨折可能導致死亡。
50歲是骨質密度的分水嶺。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的受檢者數據顯示,50歲是關鍵,自此以後骨質密度開始急遽流失。然而仍有逾6成的民眾不會積極補充含鈣飲食。
美兆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很多民眾都會面臨骨鬆的風險及其帶來的骨折危機。無論男女都須正視骨質流失的問題。
統計發現,50-59歲族群發生骨質密度異常的比例為18.84%,已是40-49歲的2.6倍,到了70-79歲更遽增至6.6倍。
美兆統計指出,49歲以前男女骨鬆異常比例均在10%以下,且男性約為女性的1.5至2倍,在越過50歲大關後產生顛覆性交叉:女性比例竟變為男性1.8-2.5倍;且從40-49歲的4.24%異常比例一躍6倍,50-59歲竟有24.27%女性有骨密異常問題,每4人中就有1人有骨鬆危機;而60-69歲則有近半數,到了80歲後每10名女性中更有7人面臨風險與問題。
然而身體力行保骨本的人卻沒有想像得多。據飲食評估問卷統計,有高達88%的受檢者鈣質攝取不足。統計指出,即使骨質密度異常者會多攝取含鈣飲食,但仍明顯不足,像骨質減少者只有21%的人會特別補鈣,骨鬆者也只有37%,相當於6成以上的人都不注意補充含鈣飲食。
(台灣新生報)
國內健檢中心美兆健康管理機構昨(6)日發布受檢者2014年健檢報告統計,在近6萬名受檢者中,女性骨質疏鬆發生比例為男性的4倍。
營養師翁淑貞表示,平日可多攝取酸奶、綠色蔬菜、豆腐製品、小魚干等含鈣食品,或直接補充鈣質營養品;要減少影響鈣質吸收的飲食,像汽水、酒精類、咖啡、高糖飲料等。規律運動與適當日曬都是保養的好方法。
美兆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停經前由於因有女性荷爾蒙保護,雌激素不僅能減緩骨質流失,還可促進骨質生成。
劉婷婷博士提到,以雌二醇為例,女性骨質密度異常之比例與平均雌二醇的年齡變化可發現,這兩者呈現互為消長的關係;更年期之前,女性雌二醇的分泌量高,所以骨密異常比例較男性低;進入更年期階段,雌二醇濃度大幅降低,使骨質結構開始變得鬆散,女性彷,平均骨質密度隨年齡急遽下滑,以致骨密減少與疏鬆比例快速上升。
然而,骨質疏鬆並非女性的專利,男性雖天生擁有較大的骨架與更緻密的骨質,仍有相當比例的人骨質流失嚴重,像60-69歲男性已有將近20%的人有骨質問題,從70歲開始,每4人中至少有1人有骨鬆危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嚴重骨折可能導致死亡。
50歲是骨質密度的分水嶺。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的受檢者數據顯示,50歲是關鍵,自此以後骨質密度開始急遽流失。然而仍有逾6成的民眾不會積極補充含鈣飲食。
美兆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很多民眾都會面臨骨鬆的風險及其帶來的骨折危機。無論男女都須正視骨質流失的問題。
統計發現,50-59歲族群發生骨質密度異常的比例為18.84%,已是40-49歲的2.6倍,到了70-79歲更遽增至6.6倍。
美兆統計指出,49歲以前男女骨鬆異常比例均在10%以下,且男性約為女性的1.5至2倍,在越過50歲大關後產生顛覆性交叉:女性比例竟變為男性1.8-2.5倍;且從40-49歲的4.24%異常比例一躍6倍,50-59歲竟有24.27%女性有骨密異常問題,每4人中就有1人有骨鬆危機;而60-69歲則有近半數,到了80歲後每10名女性中更有7人面臨風險與問題。
然而身體力行保骨本的人卻沒有想像得多。據飲食評估問卷統計,有高達88%的受檢者鈣質攝取不足。統計指出,即使骨質密度異常者會多攝取含鈣飲食,但仍明顯不足,像骨質減少者只有21%的人會特別補鈣,骨鬆者也只有37%,相當於6成以上的人都不注意補充含鈣飲食。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