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2015

梔子花開的時候

2015-12-04 聯合報 梁瓊丹
「她最喜歡請人家吃東西了。」

朋友的姪女才國小二年級,濃眉大眼、伶牙俐齒,第一次見面也不認生,當著我面像個小管家地「數落」她姑姑。

「人家還沒吃完,又端出一盤。連還沒開始賣、剛做好的糕點也切給人家吃,好像怕人家餓死。」小女孩連珠砲說得激動,讓人莞爾。「所以吃的人好幸福啊。」我轉過身、舉起手,向小管家表示敬意。

某個梔子花開的時候,朋友告別家鄉好友,在台北中和人口稠密的學區處,開了一家生機料理店,氣氛溫暖實在。商品牆上陳列著各種來自「台灣好物」的健康食材,諸如以台灣小麥與無基改黃豆為基底的醬油,富含花青素的濁水溪畔紫黑米、雲林風土下生產的薑黃粉、在地自產無花果等等,賣的盡是自用也推薦他人的好東西。

朋友做菜有天分,凡試過滋味,總能巧手做出。過去友人們玩笑稱她「雲林大長今」,御膳房之味不過如此,樣樣都是天然清爽、無負擔的好味道,在味蕾上寧靜延展,讓鬱鬱之心為之療癒、病中之人得到滋養。

以前只有家人好友嘗得到的好滋味,如今終於得以與客人分享:一份松子炒飯、蔬菜煨麵,在城市鬧區裡,竟是不到一百元的銅板價起跳。若再掏出一枚五十元硬幣,還有時蔬小菜、當令水果,以及一杯香濃現打無基改豆漿。我不得不讚嘆,好喝極了!濃醇豆香,混著適當比例的堅果與芝麻香,加上如此誠意的價格,讓人十分感動。

但食材成本高,加上地段房租,即便不算自己的時間與勞動成本,很難想像要如何平衡開銷。她只是淡淡說,附近多是通勤上班族,下班接了小孩,一家人就來這裡吃飯,所以價格一定要能讓人負擔得起。如同她自己離開家鄉,和北上工作的弟弟妹妹團聚,「最重要的是,手足在身邊的幸福無可取代。」聽著聽著,我突然濕了眼眶。

所以無論小姪女如何在旁數落,這位姑姑總是抓起她的頭髮,享受她的童言童語。我望著眼前植物綠意環繞,城市裡的車煙塵埃因之洗滌,一抹白色的幸福香氣竟然就在身旁,「現在已經十二月了,怎麼還有梔子花開呢?」

「這應該是幸運的預兆。」她豐潤臉龐上揚起微笑。我點點頭,我知道那是她兒時家鄉的味道。

在食安地雷處處的現下,我只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小店,用心支持台灣風土好物,撫慰你我。而更美好的或許是,那一股源自「家」的光芒,點亮著彼此生活。

鍵盤敲擊至此,我彷彿又聞到了梔子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