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16

生命最大的目的

2016-02-29 聯合報 楊定一
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間,都希望追求更美好的未來,更舒適的生活,更有意義的生命。然而,活在人間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我們大家共同所追求的。但是這許多追求,本身就是帶來煩惱、不安、不實在。

也可以這麼說,這許多追求本身,就是每一個人造作出來的,它是煩惱、不安的源頭, 我們經常忘記了生命本來就是完美的,而不需要任何追求讓它變成更完美。

其實,「意識」是整體的,它不是透過分別所得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其實每一件事,每個生命的狀況,都很單純,並不需要帶來另一個層面的解釋或期待,更不用講追求,把自己全部臣服於生命的一切,自然就會消失掉時間的觀念。承納了一切,一個人就會輕鬆的發現,也只有「這裡!現在!」可存在。而活在這個瞬間,一切就單純化,也就圓滿了。再怎麼煩惱,或有什麼災難,受了什麼委屈,受了什麼傷害,在那個瞬間,也就是那樣子,也就是那麼簡單。

反過來,再有什麼喜樂、財富或名利,也只是如此,它們也是整個意識轉變當中小小的一部分,可以多,也可以少。

怎麼說呢?每一個東西,包括細胞,其實都有意識。細胞有細胞的意識,組織有組織的意識,結構有結構的意識,不光是人有意識,動物有動物的意識,植物有植物的意識,連石頭都有礦物質的意識。只是,我們以為現在這個主客分別的意識就是全部了。

不是的,那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就連我們身邊認為是死的東西,像一個桌子,也有它的意識。怎麼去接觸?怎麼去了解?我認為這是更大的問題。其實,從任何角落、任何方法,包括呼吸,包括靜坐,都可以回到意識的層面,而且不是個別的意識,而是整體只有一個意識 (one consciousness)。

只是,我們都認為現實不是這樣。比如你坐在我前面,好像有個很具體的對象在那裡。只要意識到「對」面的「象」,我們就分家了--有你、有我、有作者、有讀者,這就是我們一生不曾間斷的認識。

我們一出生,就有一個名字,成長過程更是不斷的學習分別,在分別的意識中打轉。長大之後,就業、功成名就,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身份,也許是老師、家長、學生、父母、總經理……我們都在追求、不斷的用身分作區隔,身分高了,還會追求更多,都是在人生的表面,在被種種客體、種種對象吸引住的意識層面打轉、在追求。

拿到了,還要更多,永遠不會滿意。還沒拿到的,更是要追求,不斷的追求。所以,「我」的觀念也愈來愈強。

透過呼吸,很簡單,我們不斷的回到方法,回到呼吸,不斷的把注意力帶回來,守住一個我們平常不會想、不會管的非自主生理反應,把它帶進意識,成為一個自主反應,輕輕鬆鬆的把人生,把全部的生命,全部集中在一口呼吸上。

這就是醒覺的呼吸。

只要人有過這樣的體驗,他會發現人生確實有一個空檔、一個空隙,就像話與話之間有一個空檔,動作與動作之間有一個空檔,任何對象的背後,都有一個背景,也就是那個知覺、那個意識。把這個最直接的意識找回來,一個人就自然安靜了,自然平衡了,圓滿了,不需要任何東西,不需要得到什麼、或想做什麼、規劃什麼,他就突然發現一切都圓滿回家了。

透過醒覺的呼吸或一個瞬間的覺悟,可以達到這個本來我們就有的、美好、完美的意識和理解,就把自己找回來了,就是這麼簡單。

(作者簡介)
楊定一
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
長庚大學董事長、長庚科技大學董事長、明志科技大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