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19年10月26日
台灣衛福部國健署調查發現,骨質疏鬆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應從年輕就存「骨」本預防。專家提醒,存骨本要從年輕開始,應健康作息、均衡飲食,且多做如爬山、慢跑、舉啞鈴等荷重運動。
骨質疏鬆症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許多民眾多不以為意,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碰到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研究員陳主慈受訪表示,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意即應從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
陳主慈說,民眾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每餐都應攝取六大類食物,且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
戶外活動及負荷運動與骨質健康相關,陳主慈表示,可於清晨或黃昏的時候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及促進鈣質吸收,並且搭配荷重運動,可幫助鈣質吸收,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骨折的風險。
此外,有些人作息不正常就會影響日間活動時間,也應該盡量避免熬夜、抽菸、喝酒等生活形態。
台灣衛福部國健署調查發現,骨質疏鬆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應從年輕就存「骨」本預防。專家提醒,存骨本要從年輕開始,應健康作息、均衡飲食,且多做如爬山、慢跑、舉啞鈴等荷重運動。
骨質疏鬆症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可能只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外觀變化,許多民眾多不以為意,當成老化現象,但只要跌倒,或是突然碰到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研究員陳主慈受訪表示,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意即應從年輕時開始儲存骨本。
陳主慈說,民眾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素來維持骨骼健康,每餐都應攝取六大類食物,且多攝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等食物,如乳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
戶外活動及負荷運動與骨質健康相關,陳主慈表示,可於清晨或黃昏的時候曬太陽,身體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及促進鈣質吸收,並且搭配荷重運動,可幫助鈣質吸收,如慢跑、跳舞、登山、舉啞鈴操等,增加骨密度和肌肉強度,幫助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骨折的風險。
此外,有些人作息不正常就會影響日間活動時間,也應該盡量避免熬夜、抽菸、喝酒等生活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