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020

針灸 緩解糖尿病併發症

【記者戎宿安/台北報導】 2020/03/13
糖尿病是現代人常見慢性病,執業中醫師楊謦伊指出,高血糖「三多一少」的症狀,與傳統醫學病名「消渴症」,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症狀相類似,透過針灸將有助於改善糖尿病的併發症。

楊謦伊表示,中醫「消渴症」並不等同於糖尿病,若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HbA1c)>=6.5%,才能視為糖尿病,而透過中醫的針灸能夠幫助防治糖尿病及舒緩糖尿病併發症,治療糖尿病的經脈,包括肺經、膀胱經、胃經、脾經、任脈、腎經、大腸經、膽經等。

針灸改善的常用穴道包含:脾俞、膈俞、足三里;備用穴則有胰穴(6~8胸椎旁壓痛點)、地機、陰陵泉、復溜、太溪、三陰交、肺俞、腎俞、關元、華佗夾脊等,原則上1週針灸3次,依病況每個人達到緩解的時間長短並不相同。

像是周邊神經病變、肢端麻木、皮膚燒灼感及頑固性疼痛者,上肢可選穴足三里、曲池、合谷、尺澤,下肢可選用三陰交、太溪、陰陵泉、環跳穴等,在臨床上曾有患者末梢神經麻痺疼痛,經過9次針灸後,可得到不錯的緩解效果。

中醫藥與針灸可以輔助糖尿病病情控制,但提醒已經服用西藥患者千萬不可自行停止服藥或減量,需兩方配合,再加上飲食與生活作息調控,才可以達到穩定病程效果,但為了避免中西藥出現交互作用,建議服用中西藥時間應相隔1.5-2小時。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