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20

你有新聞頭條壓力症嗎?

韓傑編譯 2020年03月23日
2020年1月16日,當代醫學新聞網站(www.medicalnewstoday.com)發表題為「擔心這個消息嗎?」一文。文章說,閱讀新聞可能會產生壓力。當新聞特別令人擔憂時,許多人都感到焦慮不安,以至於他們難以應對。對於某些人而言,源源不斷地接觸壓力大的新聞而產生的憤怒、絕望和無能為力的感覺,會阻礙日常工作的進行。專家建議,當面對負面新聞導致的焦慮時,最好的方法是避開這些新聞一段時間。

年輕一代 受新聞影響最大

儘管與新聞相關的焦慮已經存在了多個世紀,但在2016年變得尤為明顯,這一年充滿了使社區兩極分化的全球性事件。治療師斯托斯尼(Steven Stosny)博士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將這種狀況稱為「頭條壓力症」。他表示,「該症狀特別影響女性客戶」。

美國心理學會(APA)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之間,美國民眾整體平均壓力水平從4.8增加到5.1。按照調查標準,1表示很少或無壓力,而10表示極高壓力,從4.8升到5.1表示壓力增加了6.25%。研究人員指出,這是該協會開始進行這些調查十年來,平均壓力水平的首次顯著增加。

2019年關於美國人口壓力水平突出一點是,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特定主題的擔憂明顯更多」。根據該報告的最新民意調查數據,美國成年人在政治、醫療保健和大規模槍擊事件上承受的「壓力最大」。同時,氣候變化和性騷擾在2019年的壓力也比2018年「大得多」。

研究發現,千禧一代(Millennials)和Z世代(Gen Zers)受影響的比例最高。報告作者發現,72%的成年人同意「媒體對事情的打擊超出比例」的說法,而54%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希望隨時了解新聞,但接著會感到壓力。

不同年齡段的人表示新聞壓力的程度不同,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多地承認自己對新聞周期感到不安。61%Z世代成年人和60%千禧一代說,他們想保持知情,但得知這一消息會使他們感到壓力,而55%的X世代和50%的嬰兒潮一代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但是,只有36%的老年人表示,他們想保持知情,但這樣做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作者補充說,許多人選擇迴避新聞來躲避壓力。他們寫道:「39%的成年人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已採取措施,減少新聞消費。」

轉移話題 減少新聞壓力

美國心理協會專業實踐執行總監諾戴爾(Katherine C. Nordal)博士強調從新聞中休息並轉向其他活動的重要性:「閱讀足夠的資訊以保持了解,然後計畫一些活動,定期擺脫問題和可能引起的壓力。」

當代醫學新聞網站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一名女讀者說,她一直患有複雜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對她而言,休息是應對新聞相關焦慮的唯一方法。她表示:「十年前,我意識到,真正解決心理健康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去看新聞。這意味著我不知道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意味著我可以在早晨起床。」

也有女讀者解釋說:「我對基於新聞的焦慮的解決方案都是轉移注意力。我需要走進大自然,閱讀書籍,進行一些面對面的交談,並暫時避開屏幕。」 研究表明,讀書、運動、聽音樂和練習冥想也可以幫助減輕媒體壓力。

有的讀者解決新聞相關焦慮不是擺脫新聞干擾,而是放在可以幫助解決的問題上。例如,有的讀者說,受到壞消息的影響使她想立即採取行動。她說:「在經歷了一個壞消息的夏天之後,我感到無助和無用,所以我加入了一個規模很小但充滿熱情的政黨。」她表示,「脫離接觸新聞不錯,但讓我覺得別人決定了我的未來」。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幸福感,重新輸入目標並鞏固社區中的認同。

也有學者對新聞製作提出要求。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麥金太爾(Karen McIntyre)博士和和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睜眼研究所(Open Eyes Institute)的吉爾登斯泰(Cathrine Gyldensted)表示,人們應該將積極的心理學技術應用於新聞處理和製作,創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報導,同時堅持新聞業的核心職能。「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觀看負面新聞節目會提高自我報告的焦慮和悲傷情緒,並導致個人憂慮的加劇。」

兩人認為,人們需要更具「建設性的新聞」(constructive journalism)。這種新聞側重提出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並著重於「另一面」,而不僅是關於於問題本身。他們寫道:「建設性新聞試圖抵消古典新聞對世界歪曲描寫,並加強傳統的新聞道德。」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