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021

堅持運動 證明可防癌

根據美國癌症中心發表的最新論文

,證明運動可以達到防癌的效果。

據39健康網報導,這項研究共有來自美國和歐洲的144萬人參與,歷時長達18年,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最為全面的關於鍛鍊與癌症發病率關係的研究。

報導指出,該研究通過科學數據分析,證明長期進行規律科學鍛鍊的人,以下13種癌症發病率會明顯低於其他人。該研究還為癌症與鍛鍊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其他新發現,包括:相比起鍛鍊的方式,總運動量對預防癌症比較重要;鍛鍊可以減少吸菸人群患肺癌的可能性,卻無法預防不吸菸的人患上肺癌等等。

運動為何能防癌

適當的鍛鍊有利於預防癌症的發生,而究竟鍛鍊是如何達到這一目的?

1.鍛鍊時肌肉產生的高熱量有利於清除癌細胞。

2.鍛鍊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增強人體免疫力。

3.運動可以增加人體干擾素的分泌。

4.運動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有利於身心健康。

常見的運動誤區

現代人大多意識到鍛鍊的重要性,但有些人也在鍛鍊上走了不少的彎路。一旦進入運動誤區,運動反而無法為我們帶來好處。

誤區一:日行萬步? 速度更重要

日行萬步,也就是說一天至少要走1萬步。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科學節目製作組的研究測試表明,每天1萬步的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年齡階段的人群。研究人員發現,相比起步數,走路的速度其實更重要。

走路速度較快,運動過程中心率也較高,同時便可以起到鍛鍊心肺功能的作用,有效降低患癌風險。也就是說日行萬步並不能更有益於健康,科學的速率與運動數量相配合才更有益。

誤區二:強度要大?恐造成傷害

運動有效與否並不能用運動的強度和出汗的量來衡量。運動的強度必須與自身身體機能水平相適應,強度過小的運動可能效果微弱,但強度過大的運動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肌肉損傷、韌帶撕裂等傷害。

而很多人認為出汗多便意味著運動更為有效,但實際上過多的出汗會使得人體體液減少,如果不及時進行補充,有可能導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機體電解質紊亂等狀況的出現,更有可能會引起脫水。可見運動中出汗並不是越多越好,適度的運動配合危害才是最優解。

誤區三:運動傷膝?久坐更危險

很多人認為,運動的過程中,膝蓋的關節會隨著運動的摩擦而受到傷害,但實際上久坐對於膝蓋關節的傷害更加明顯。久坐會導致人體下肢血液循環不順暢,膝蓋的關節腔內滑液分泌亦隨之減少,因此下肢關節損傷的風險增大,膝蓋關節炎等疾病機率上升。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