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21

打鼾導致呼吸中止 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2021.01.18

【本報台北訊】許多人常會「打鼾」

,看似沒什麼,其實是身體警訊;台北榮總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周昆達表示,嚴重打鼾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引發冠心症與高血壓,進而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國人十大死因中,有九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是致命的慢性隱形殺手。

即將邁入四十大關、身材微胖的王先生長期有打鼾困擾,太太常被吵到睡不著,還經常目擊先生暫時停止呼吸,讓她緊張不已;直到某一天,王先生一起床血壓就飆高,緊急求診才發現他睡覺每小時呼吸中止高達二十二次,等於三分鐘停一次。

音頻 研判疾病依據

周昆達解釋,經常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影響白天活動,可能會有記憶力下降、易怒或性格改變等症狀;夜間則會有嗆咳、夜尿、盜汗等情況,晚上睡眠片段化、反覆被干擾,身體一下子有氧、無氧,也會啟動發炎反應,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血管長期繃緊,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糖尿病、癌症的發生。

「你,累了嗎?」並非單純的廣告台詞,周昆達提醒,愈睡愈累是打鼾的頭號警訊,長期打鼾伴隨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開車開到睡著,那就得注意了,倘若無法判斷嗜睡程度,可透過「艾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自行測驗。

透過鼾聲的「音頻」,可作為初步研判疾病風險。亞東醫院呼吸照護中心主治醫師王崇任指出,上呼吸道引起的打鼾,多與鼻中膈彎曲、過敏性鼻炎或感冒有關,鼾聲低頻且連續性,給予抗組織胺等適當藥物即可改善;下呼吸道引發的打鼾,常見鼾聲為中高頻且間接式,又因為靠近脖子,頸動脈長期受到振動,中膜容易變厚。血管漸漸狹窄,倘若患者又有高血脂,還可能出現粥狀動脈硬化。

肥胖 主要肇因之一

王崇任表示,下呼吸道引發的打鼾,嚴重會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三倍。「肥胖」是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之一,若BMI大於二十七、脖子構造較粗、氣道狹窄、經常喝酒、抽菸的人,曾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糖尿病、年輕性高血壓等病患,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群。

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國外盛行率約百分之二十,台灣盛行率卻不到百分之五,王崇任認為,國人對打鼾危險意識不足、就醫率低,恐怕有八至九成潛在患者被低估;一旦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除了遵循醫囑配合治療,平日也可增加心肺運動活絡心血管,建立有助睡眠衛生的生活習慣。

艾普沃斯嗜睡評量表

下列8種情況,有多大的機率會打瞌睡?

1. 坐著閱讀時

2. 看電視時

3. 在公眾場合安靜坐著(例如開會、看電影)

4. 坐車連續超過1個小時(不含自己開車)

5. 在下午躺著休息時

6. 坐著與人交談時

7. 在午餐後安靜坐著時

8. 開車中遇到交通問題而停下數分鐘時

計分說明

從未發生:0分、很少發生:1分

一半以上:2分、幾乎都會:3分

結 果

.正常範圍:10分以下

.輕度嗜睡:11至12分

.中度嗜睡:13至17分

.重度嗜睡:18至24分

建議10分以上要就醫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周昆達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