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24

老年憂鬱症 自殺率高且加劇身體、認知功能障礙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24/09/05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每五人中有一名長者,六個縣市的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兩成。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面臨身體機能衰退、記憶力變差和社會疏離等問題,可能因此失去生活重心,特別是在子女離家後,更易感到失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今年六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狀與老年人之後的記憶力衰退狀況有高度雙向關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有效的干預措施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年長者不妨多安排打麻將、唱歌等有互動性的活動,避免長期在家坐著或看電視、追劇,單面項活動無法增加反應度跟記憶,對減緩失智與憂鬱症發生沒有助益。

該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採用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ELSA)進行分析,ELSA每隔一年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八二六八位居住在社區的英國人,平均年齡六十四歲,五十五%是女性,觀察二○○二至二○○三年到二○一八至二○一九年間的變化,追蹤長達十六年。發現,一開始呈現較多憂鬱症狀者更可能在後期經歷較快的記憶衰退,而在一開始記憶較差的人則更可能在後期經歷更多憂鬱症狀。也發現有效的干預措施可有助於減緩記憶力衰退。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暨醫學系兼任教授賴德仁醫師說明,壓力導致的皮質醇過量分泌會損害大腦,尤其是海馬迴和前額葉,進而影響記憶。憂鬱症患者的大腦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減少,會加速海馬迴萎縮,增加失智風險。記憶障礙和憂鬱症在老年人中相互關聯,需特別關注。老年憂鬱症患者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失智,醫師需特別注意兩者症狀及其因果關係。失智症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妄想、情緒不穩等症狀;而老年憂鬱症可能因腦部退化、腦血管梗塞或孤單等因素引起,表現為精神不振、抱怨病痛、食欲減退等。醫師提醒,老年憂鬱症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但其自殺率高,且會加劇身體及認知功能障礙,需及時就醫。

葉雅馨說明,台灣年長者自殺率為各年齡層最高,主要因就醫率低、缺乏病識感,且易與失智症混淆。研究指出,監測記憶變化有助於辨識並預防憂鬱症與失智症。家中有年長者的家屬應注意他們的生活狀況變化,如食量、睡眠、對事物的興趣等,若在兩週到一個月內出現明顯變化,應考慮就醫。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