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秀醫師分享,她常以「戰場情報」比喻過敏原報告,分為高風險、中度與輕度反應,對應到日常飲食策略:高度致敏食物:建議完全避免。中度反應:視症狀強度,盡可能減少攝取。輕度反應:無需完全禁食,但應避免在身體壓力大時食用。
此外,林美秀醫師提出長期臨床觀察經驗,透過IgG4檢測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並進行飲食調整後,改善最明顯的前三名分別為:一、疲倦、頭暈、頭痛:過去常被誤認為是睡不好、壓力大或低血壓。二、腸胃道問題:脹氣、便祕、腸絞痛、排氣異味,這些症狀多數人已習慣忍耐,但可能與長期吃入的致敏食物有關。三、皮膚狀況:濕疹、青春痘、皮膚搔癢、異位性皮膚炎等。
除了檢測,林美秀醫師也推薦一個實用又容易執行的好方法「過敏日記」。當身體突發不適(如頭暈、疲倦、腸胃不順),可回顧過去二十四小時在「食衣住行」上的變化,並記錄下來。林美秀醫師再次強調,如果長期都屬於「健檢無異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壓力或者年紀問題,也別盲目嘗試偏方或保健品。可以透過「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