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不只是皮膚發紅結痂,還可能承受如電擊、火燒般的疼痛,嚴重恐導致長期神經劇痛、中風、腎衰竭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血管病變與慢性發炎傾向,導致免疫調節失衡,提高皮蛇的罹患風險。皮蛇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研究指出,四十五歲以上患者罹患皮蛇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一三一%。即使過了一年,長期追蹤也發現,十二年內發生心血管重大事件的風險提高三成。
台灣約有超過二五○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CKD)影響,是隱形卻廣泛的慢性病危機。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表示,腎臟病患者因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干擾免疫細胞正常功能,導致整體免疫力下降,對病毒的防禦力明顯減弱。研究指出,腎病患者罹患皮蛇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一‧四倍,若合併其他共病則風險疊加,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達九倍!
據統計,目前台灣接受透析治療的人數持續超過九萬人,顯示末期腎臟病(ESRD)患者人數仍居高不下。一旦進入這個階段,腎功能幾乎無法恢復正常。已有研究發現,感染皮蛇可能加速進展至末期腎臟病的風險,進一步增加透析與住院率,讓病情急轉直下。許永和醫師提醒,腎友代謝能力較弱,在日常用藥與治療皮蛇時,須由醫師謹慎評估整體治療策略,以避免錯誤用藥干擾腎臟代謝、加劇腎功能惡化,引發昏迷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四十歲以下盛行率持續上升,這些年輕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皮蛇的威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二倍。糖尿病患者感染皮蛇後,病況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需住院治療,導致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三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三日,進一步增加醫療負擔。
根據國際指引,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以及糖尿病、心血管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皮蛇疫苗。研究顯示,配合生活作息調整、壓力管理等綜合防護,施打疫苗可降低超過九成的發病風險,並有效減少�疹後神經痛。(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