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09

愛惜物命眾生平等


純印老人

老人三子,小時候喜歡到山上抓蟈蟈,每次抓回來一兩天就不翼而飛。放學回家見蟈蟈沒了,他就向媽媽哭鬧,怨媽媽給放了,老人哄他說:“你蟈蟈籠紮的不結實,蟈蟈自己拱出來,你怨誰?誰叫你關它了,若把你關起來,你願意嗎?現在你關它,來世它關你,何時是了。”

  日常老人看見小孩用水灌螞蟻窩,就上前制止:“小孩,從小可不要養成殺生的毛病啊,殺生多了,晚上好作惡夢、好得病。小動物也有靈性,冤冤相報,無盡無休,別小瞧螞蟻,他們也是一國人呢,窩裏有王后臣民,別看他們小,命可不小,哪有願意被人宰殺的。”她連哄帶嚇唬將孩子們勸走。

  老人生來就不怕蛇,不論多大的蛇,一見她就不會動,任憑她捉,但她從來不傷害,總是將蛇放回山上或河裏。在河北省老家住時,誰家若爬進大蛇都找她去降伏,有的蛇像小孩胳膊似的,頭上長冠,她拎不起來,就讓人幫忙抬蛇尾,她拿蛇頭放大河裏。每次放蛇,口裏總是叨叨咕咕地說:“下次可不要往人家裏爬呀,會傷害你呀!找個深山老林修去吧……”

  有一天二女兒桂芝哄著小弟進昌在後院玩,猛一抬頭看見二門門樓上盤著一條足有一丈多長渾身血紅長金鱗的大蛇,蛇身被太陽一照閃閃發光,頭頂上的紅冠足有半尺多高,大蛇瞪著眼張著嘴,窺視院內的雞,小雞搭拉著翅膀恐懼地咯咯叫著,不由自己的向大蛇跳去。

  桂芝領著小弟沒命似的往屋跑,邊跑邊喊:“媽來大蛇了,要吃咱家雞!”

  老人邊從屋內往外走邊說:“你這個畜生,修了這麼多年,野性還不改,還嘴饞想吃人家雞,哪年月能修出去!”因腳小走不快,還沒等走到蛇跟前,就聽到一陣大風,“呼”的一聲大蛇架著風跑了。

  老人一生不但自己不殺生,還勸別人不殺生不吃肉,她不忍聽牲畜的慘叫聲,能躲就躲起來,躲不及就用手緊緊捂住耳朵,一生沒看過殺雞、宰羊、殺豬的慘狀。

  她有一特殊的功能,能辨別新鮮肉和超過十多小時的肉,新鮮肉她不給家裏人做,說有守屍魂看著,守屍魂不走肉有毒,說啥也不讓吃,非要放一天不可。

  她常說:“一個人一生不吃牛犬,牢獄可免。牛給你種了一輩子田,喝髒水吃敗葉一生受苦,老了你還殺它,還有人心嗎?狗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為你看門護院,怎麼忍心吃肉呢?牛是修道行的人沒修出去托生的,所以吃食節儉,多幹活不貪享受,喜素怕腥,牛死後有的可以生天。狗是忠臣,家怎麼貧窮,它也護持,決不變心,理應善待它們才對呀。”

  文革期間,老人三子以不改悔走資派的罪名被下放農村,因不識苗草,隊裏讓他看場院,發給他一隻老洋炮供驅鳥用,不知啥源因此槍到他手裏總是打不響,後來才知道是老人將引信內的火藥都給弄濕了。他埋怨媽媽,老人說:“你一槍得打死多少鳥兒,今生你殺他,來生他殺你,還有完嗎?我是不讓你們結怨。”

  一天她到鄰居家串門,農村屋地較濕跳蚤多,這家的一位六十多歲老太太,邊嘮家常邊在懷裏摸跳蚤,摸到後怕跳蚤跑了,就送到嘴裏咽下肚,老人笑哈哈半真半假地說:“世上最狠的是人,跳蚤咬你一下,也不過起個小疙瘩,你抓住它非要他一條命不可,你知道剛才你吃的那個是誰?那是你前世的姐和妹。”她的話頓時逗的滿屋子人哄堂大笑,有的姑娘媳婦笑得直不起腰來,老人卻一本正經地說:“我說的是真話。”人們又是一陣大笑。

  老人經常給人們講孝順父母的故事如“虞舜孝感動天”、“閔損單衣順母”、“熏香扇枕溫席”“董永賣身葬父”“孟宋哭竹生筍”……以及許多六道輪廻的因果地獄、鬼道之苦等故事勸人行善。

  純印老人為了使自己的佈施更為圓滿,多次囑託後人在她走後將她一生的顯化事蹟、修行的經驗供養給眾生,可見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是以法佈施為重,令眾生開真實智慧,以解脫生死輪廻之苦。這是諸佛菩薩真正大慈大悲。

  佛說:“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予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予眾生;大慈者念念令眾生得樂,亦予樂事;大悲者憐憫眾生苦,亦能令脫苦。”

  純印老人廣行佈施——財、法、無畏施具足,有很深的涵義,很高的智慧,讓人們從佈施中修持戒,一針見血針砭當今世人的弊端。

在一般人的眼裏,做些好事無關厚譽,不屑一做;對妨礙眾生的區區小過認為毋礙大局,無可厚非。按自己的意思各行其事,從不相信因果,更不考慮後果,國家興衰榮辱與他不相干,似乎天塌亦有高個子頂著。他們的人生信條“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故其對眾生疾苦、社會公益事業麻木不仁,哪怕奉一點點愛心也難之又難,“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孰不知菩薩行佈施,實是利人、利己,若為一己之私給人設障礙,則損人更不利己。古人云:“積善降之百祥,積不善必有餘殃。善而日積,不尚陽德,而尚陰德。慶而日餘,不在一身而在子孫後世。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天理昭彰疏而不漏。”世有因果,幽有鬼神,勿存僥倖心理。因緣果報之理,決非信則有,不信則無。這世界恰是一個因果律的大舞臺,前人演罷,今人登場,是是非非無休無止。歷史中亦有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佛陀的教誨,聖人的治世格言。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