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年輕人久坐、壓力爆表,「疼痛」已悄然成為跨世代的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高達六至七成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雖未罹患重大疾病,卻飽受疲憊、緊繃、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困擾,尤以藍領族群、女性與中高齡者比例最高。
無論久坐上班族、銀髮長輩,或健身愛好者,雖背景不同,卻都被「慢性疼痛」困擾。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與WHO定義,凡持續或反覆超過三個月的疼痛皆屬慢性疼痛,全球約十六億成年人受其影響,對社會與醫療體系帶來巨大挑戰。例如:美國有超過二千三百萬名成年人正「高衝擊型慢性疼痛」而嚴重受限於日常活動、生活品質與社交參與。
李威毅中醫師表示,慢性疼痛在久坐族與高齡者更為普遍。研究顯示,每日靜坐超過六小時,慢性背痛風險增加三十三%,高齡者慢性疼痛盛行率高達四十至六十%,並易合併神經痛與全身性不適,不僅影響生活,更加重心理壓力。
中度運動可顯著降低背痛與腦部灰質損失,然而許多健身新手嘗試運動卻發現「愈動愈痛」,其實並非運動方式錯誤,而是身體尚未準備好。吳峻青指出,中高齡者的肌力是行動力關鍵,透過漸進式運動訓練與即時醫師諮詢,打造銀髮族也能輕鬆融入的友善健身環境。面對日益嚴峻的隱性健康危機,中醫結合科技的預防醫學模式,正逐漸成為國際趨勢。(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