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自一一一年七月起,率先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導入公費LDCT肺癌篩檢,成全球矚目的標竿國家。一一四年起再擴大篩檢對象,涵蓋更多高風險族群,以提升篩檢覆蓋率。政策推行三年已累積逾二十一萬人次接受篩檢,找出二五○六宗肺癌個案,其中早期比例突破八成,晚期比例下降七倍。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則表示,因應篩檢普及,更多病人能早期發現肺癌,掌握關鍵治療時機,然現階段在篩檢成果奠基之後,如何幫助病人順利接軌精準診斷與早期治療,成當前台灣肺癌防治的關鍵課題。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政達補充,篩檢率提升後,連帶也增加影像判讀及診斷量能負擔,AI數位工具的導入可提升診斷效率與準確度。此外,目前也有預測型AI可分析LDCT影像,預測受檢者未來六年內罹癌風險,將來技術發展成熟將能有效辨識高風險族群,加強追蹤與早期介入。
多項研究證實,有基因突變者復發、轉移風險明顯高於無基因突變者。在晚期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已被廣泛重視,且納入健保給付,台灣肺癌研究學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提醒早期肺癌病人,應及早進行基因檢測,如EGFR、ALK基因檢測、PD-L1表現評估,讓醫療團隊能根據腫瘤分子特性,量身訂製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標靶或免疫等輔助治療。(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