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 鶴
若無德而享善名,日久必遭人識破。明代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此中因果昭昭可見,豈容人儌倖!
縣城裡面有一位被推舉為孝廉的人,平素善於儲蓄,頗有積蓄,但生性吝嗇。他的胞妹家裡相當貧窮,有一年快接近除夕時,貧困快要斷炊了,胞妹冒著風雪徒步幾十公里,向他借貸三五兩銀子,約定明年春天以夫 收成的米穀償還。孝廉竟然堅稱自己也很窮,不肯借貸。他的母親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幫女兒求情,還是遭到拒絕。母親只好脫下自己的髮簪耳環給女兒,孝廉卻裝作沒聽聞到一般。
當天晚上,有盜賊挖牆入內行竊,將孝廉家中的財物偷竊一空,迫於輿論壓力,孝廉不敢向官府報案。捕快追查盜賊超過半年,盜賊在其他縣城因其他事情敗露,被捕入獄後,才供出曾經偷竊孝廉家的舊案,贓物還存有十分之七。縣府發文來詢問此事,迫於輿論壓力,孝廉也不敢承認是自家的財物,但是他太太卻捨不得,派兒子前往認領。此事一經張揚後,孝廉內心十分愧疚,有半年之久避不見客。
母子乃天性,兄妹有至深的同胞情誼,因為吝嗇的緣故,卻冷漠得如同陌路之人,真是令人聞之扼腕。這盜賊忽然光顧他家,叫人聽了,內心為之一快。財物遭竊又不敢說,尋回了又不敢去取,叫人覺得痛快!至於他個人為此事的椎心痛苦,想方設法隱匿醜態,但隱匿的事又因物歸原主而敗露,他的人格污點最後還是無法隱匿,更讓人覺得不勝痛快。這個故事曲曲折折,上天如此巧妙安排,若不是當初吝嗇捨不得,今日又怎會如此不堪呢?
這位孝廉最後羞愧不敢見客,這點善心,將來還是可以擴充做出更多的善行。就這一點羞愧心,說他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妹,被舉為「孝廉」,也還說得過去。
自古讀書人求功名利祿,或從科舉,或從孝廉,例如劉玄德、曹孟德就是以孝廉而登仕途,但是劉玄德是真孝廉的人,曹阿瞞卻是欺世盜名。日後所謂孝廉,有很多是違背常情以干求名譽之輩。就像今日之下有人被推舉為好人好事代表,或是以熱心公益著稱,若觀察他們在鄉里的所作所為,尋常百姓避之唯恐不及。從「孝廉家失竊記」這個故事,可見古人犯錯了還有羞赧之心,今人則寡廉鮮恥,毫不忌諱,兩相比較有如天壤之別。
凡有善名,必有好處隨之而來,久了必有貪名逐利之輩力求善名,若無德而享善名,日久必遭人識破。明代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此中因果昭昭可見,豈容人儌倖!
來源:明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