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09

個人醫療奉獻獎》巴德雄 關懷病患最感心


記者李蕙君/專訪

台東太麻里鄉衛生所前,一名蔣姓女病患等著看牙,但是掛的卻是家庭醫學科門診。「應該去看牙醫吧?」外地人也許這麼想,但是,蔣女說:「我從小讓巴醫師看病看到大,牙齒痛很久了,牙醫說要拔,我想聽聽巴醫師的說法才敢拔。」

她口中的「巴醫師」就是巴德雄,台東縣太麻里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今年醫療奉獻獎得主。「我可以當醫師是,是家人犧牲他們自己來成就我的。」兩歲時,巴德雄隨著父母翻山越嶺,從屏東縣霧台鄉到台東縣太麻里鄉定居。家是二級貧戶,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小孩生病,那須花掉工作好幾天的積蓄或者四處借錢才能就醫。巴德雄回憶:「父母無助的眼神在見到醫護人員的那一刻,即轉為成崇敬,把醫師當神般的光芒,這激起我激奮的心,從小六,我就有當醫師的夢想。」

家貧連吃飯都有問題,巴德雄的父親巴忠健不得已安排他初中、高中時住進台東市教會,他努力地考上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公費生;入學前,父親卻因肺結核過世,臨終前還不忘託他給台南的朋友照顧。稍後,他的大妹嫁人,只為了拿4萬元的聘金給他當大學註冊費;但是,8個月後,大妹也因肺結核去世。

一時之間失去兩個為他犧牲奉獻的親人,巴德雄痛心不已,也更加確信,他畢業後非得回醫療資源落後的家鄉服務。加上小時候看見父親發揮大愛、幫助教友的影響,巴德雄 自始至終都抱著「關懷」與「陪伴」行醫,這種心情也是病患最需要的。

醫學院畢業已29年,巴德雄到過台東縣長濱、海端、蘭嶼等偏遠鄉鎮衛生所服務,甚至在太麻里衛生所一待就是18年至今,「當醫師不是只有看病這回事。」巴德雄說,家鄉老年、小孩人口多,都是極需醫療、關懷與陪伴的患者,他不只為他們看病,也提供一種心靈撫慰與寄託,與衛教指導、宣導。巴德雄說他大學時有位教授說過,「病患才是醫生的教科書」,他(真切了解這個道理,例如同一症狀,每個病患形容的感覺都不一樣,教科書沒辦法提供幫忙,要靠醫師自己理解與消化,「很多東西不能化成文字閱讀,只能自己吸收歸納在心裡,編纂成自己的教科書」。

巴德雄每周必須到偏遠的金崙、大溪衛生室巡迴醫療,因兩地病患到台東市看診至少要一小時車程,他為落後鄉村提供醫療助益、體恤村民需求,看完門診還是待在衛生室等候可能來不及看診的病患。「醫生看看我的腳吧,我過幾天還要去馬偕哩。」這名跛腳的老伯明明已在大醫院掛號了,還是要給巴醫師瞧瞧腳傷,因巴德雄真心的關懷,讓他很窩心。

巴德雄說:「醫生的光環,不會因時間、地點而改變。」而「認真去做,這個角色才會被認定且存在。」

他也領導太麻里醫護人員架設「太麻里衛生所在你家」部落格,與MSN遠端看診服務,雖然困難重重,卻能讓護士更能深入個案所在地。

「拿到醫療奉獻獎要背負更多責任。」巴德雄說,他堅持用單純的心情工作,無悔付出,每每聽到熟識的病患或老人家開心而真誠地與他打招呼,他內心便滿足、澎湃,能持續這份不斷付出關懷的工作。

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