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2012

醫師:吃素改體質 遠離慢性病、癌症

【聯合晚報╱黃玉芳】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長年吃素保持健康,推廣多蔬果防癌的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自己也已吃素21年。王輝明說,吃素不但不會「面有菜色」,改變酸性體質還可以遠離慢性病、癌症的威脅。

王輝明不僅自己吃素,也常勸他的患者改變飲食習慣,最好不碰任何的動物性蛋白質。王輝明說,自己吃素以來沒有貧血、也沒有吃維他命補充營養,健保卡也很少使用,「幼咪咪」、有光澤的皮膚更讓旁人羨慕,即使身為醫師常需要為患者開刀,也能維持好體力。

國內大腸癌、肺癌、乳癌、攝護腺癌患者人數逐年增加,王輝明說,這四種癌症都跟飲食有關。動物性蛋白質幾乎都屬於酸性,但蔬果屬於鹼性,如果「無肉不歡」、少纖維質,久而久之體質就會累積酸性廢棄物。

酸性體質的人不僅稍微運動就覺得疲勞,平常一上公車就想睡覺,且步伐緩慢、上下樓梯容易喘等,久了也會影響體內細胞代謝能力,造成三高慢性病、免疫力下降、癌症等。王輝明認為,改變飲食從餐桌做起,吃素養生不花什麼錢,卻可以讓人體更健康、更有活力。

不過王輝明也說,蔬果畢竟屬於比較寒性的食物,會讓副交感神經亢進,民眾吃素可適時加薑、麻油等調味,同時配合堅果類,並可搭配如榴槤、龍眼、酪梨等熱性水果。另外,也要記得補充素食中較缺乏的B12,每個月可吃一次枸杞。

【2012/09/01 聯合晚報】

吃葷就會吐 林聰明吃素輕活
【聯合晚報╱王彩鸝】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是雲林台西漁民之子,年少家貧,家中十個兄弟姊妹,就有五個因營養不良而夭折。林聰明小時候常挨餓,因為營養不良動不動就感冒;如今63歲的他很少感冒,健保卡除了看牙醫,幾乎很少用到,情緒也更穩定,一天睡不到5小時,疲勞時只要休息一下就可恢復精神。他說,靠吃素、打坐、爬山養生,身體狀況比年輕時還好。

民國90年他擔任雲林科技大學校長,在一次抽血檢查中,看到自己的血相當濃稠,知道身體健康在發出警告訊息。隔年,很奇怪的,他吃葷就會吐,就決定改吃素,這一吃就超過10年。

常有人擔心,吃素會營養不良,甚至覺得沒吃肉會吃不飽,他認為那是心理問題,長期吃素習慣了就好,而且可以吃得很健康,讓身體無負擔。他強調,「吃素要有方法」,不諱言確實有人吃素吃到得「三高」,其實吃素也要少油、少盬、少糖,尤其要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天然蔬果。

林聰明每天早餐吃堅果補充蛋白質和油脂,搭配一碟燙青菜;中午和晚餐吃糙米飯配蔬果,盡量做到「天天九蔬果」,最好餐餐吃水果,而且不挑食、重視營養均衡,更重要的是,「再怎麼忙,三餐一定要吃」。

「吃素讓身體變得很『輕活』! 」林聰明細數茹素的好處,變得少感冒、情緒很穩定,更讓他10多年來的體重維持在「增減一公斤」之間。

兩年多前開始,林聰明到處推廣「健康蔬食」的好處,分享蔬食對健康、節能減碳的重要性,至今已講了200多場,連到海外參訪都不忘推廣「蔬食減碳」,有時一場吸引上千人聆聽,每場演講他都捐出車馬費提供學校當獎學金。

「100公克蔬菜的耗碳量只有0.04公斤,1公斤肉耗碳量則高達36.4公斤。」林聰明說,素食可以減緩地球暖化,因為口慾減少了,也可以達到心靈環保的功效。

他指出,真正的健康除了身體少病痛,「情緒健康」也很重要。他舉例,肉食性動物攻擊性強,草食性動物相對較溫和,他認為讓孩子多吃蔬食,可以減少躁動,EQ也會變好。除了素食養生,林聰明每天晚上12時前就寢,清晨4時起床打坐一小時,假日有空時則跟太太去爬山。他說,不吃肉以後,身體更輕盈、敏捷,打坐時更能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2012/09/01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