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013

"異端"另解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為政篇)

傅佩榮先生釋義

【白話】
孔子說:“批判其他不同立場的說法,難免帶來後遺症。”

【解讀】
● 異端:與我不同的主張,並不代表一定不對。孔子希望大家“道不同,不相為謀”,而不必互相批判。
害:自古以來不同學派互相批判,造成許多禍害。不過,如果不要“攻”,而用互相切磋請益,則未嘗不能促使學術進步。孔子本人的態度在做人與為學上顯然都是寬容的。
------------------------------------------------------------------------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南懷瑾先生釋義

這是一個問題了。我們知道,“異”就是特別的,“端”也就是另外一頭。但在宋儒以後,“異端”兩字,就用來專指佛、道兩家,宋以前則沒有這種肯定的說法。

“異端”就是走特殊思想,不走正路的,走偏道,而偏道中還想出特別花樣。但是,異端有沒有用處?但是有用處的。舉個例子來說,漢朝平定天下,漢高祖說,我不過得到幾個人而已。他是指張良、蕭何、陳平等,尤其是陳平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六出奇計,他只爲漢高祖提過六個建議,還是秘密的建議,後世從歷史上知道內容的也只有五次,另外一次到底是什麽花樣,直到現在無法確定。

所謂奇計者,就是古怪的、特殊的。我們讀了歷史也就知道,異端不能亂用,還要以德業爲基礎,異端多半走入術的路子,術就是方法、權術。權術沒有德業爲基礎,就要不得。所以我們再看歷史,《史記》記載很清楚,陳平六出奇計,幫助漢高祖統一天下,但是陳平說了一個預言,他的後代不會太好。

人家問他什麽原因,他說他喜歡用陰謀,他說:“陰謀者,道家之所忌也。”爲天道所忌。果然漢高祖封給他的國,到他孫子手裏就亡,他也早知難逃自取滅亡之道。

這個道理,是說明孔子所說的“異端”,並不是宋儒所指佛道兩家而言的異端,而是走偏道,喜歡走特殊路子鑽牛角尖的異端。所以孔子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來源: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