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015

拉肚子 藥膳食補助改善

◎記者 李叔霖 2015/06/04
多人都會有拉肚子的經驗,台語叫落賽,有時只要拉一、二次就好了,可是有時卻拉個不停、肚子又很痛,除了看醫生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善?

專家看法

中醫師吳思葦表示,傳統中醫認為,拉肚子又稱泄瀉,不管是哪一個季節都可能發生,只要受涼、受熱、傷濕、過飽、吃下不衛生食物,都可以引起拉肚子,患者常見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有的像水一樣,有的夾有未消化食物,同時還可能伴隨腹痛、乏力、裡急後重等症狀。

所謂裡急後重,指的是大便時感覺很急,但大便之後卻覺得沒有排乾淨,甚至還想繼續大便。吳醫師指出,患者適合吃營養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不適合吃油膩、不易消化、有刺激性食物,平常還可以準備保健藥膳方、食補養生方,有助於改善症狀。

保健藥膳方

1.辛香肉桂粉:白胡椒2份、丁香1份、肉桂1份,把這些東西共同研成細末後外敷在肚臍上,外面貼上膠帶固定。

2.茴薑肉桂包:小茴香30克、乾薑30克、肉桂15克、蔥白6根,先把乾薑、小茴香、肉桂洗淨切碎,再和蔥白一起搗爛成泥狀,搗爛後放入鍋中炒熱,再放入藥布袋封口即成,適用於熱敷腹部神闕穴與關元穴之間,熱度不宜太燙。

3.緩瀉糯米粉:糯米500克、淮山250克、芡實250克、白胡椒3克,先把糯米洗淨泡水一個晚上後晾乾,再把這些東西用小火炒至微赤色,最後研磨成細末,加點白糖、溫水後即可服用。

4.榴皮稀泥:鮮石榴果皮30克,洗淨後搗爛如泥,敷於肚臍,上面用膠帶固定。

註:神闕穴屬任脈,位在肚臍;關元穴屬任脈,位在肚臍以下三寸。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