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15

死亡很容易 喜劇很難

2015-11-26 聯合報 黃致凱
彼得奧圖在電影《My favorite Year》裡,曾引用一句西方劇場演員的經典名言:「Dying is easy. Comedy is hard.」

從小我就懷抱著一個偉大的夢想──當動物園的園長。為此,我曾養過狗、貓、鴨、螃蟹、松鼠、螞蟻、蜥蜴、烏龜……小學六年級某天放學後,我不知去哪弄了一隻小雞回家,逗著這毛茸茸的小傢伙一整個晚上,甜蜜無比。要睡覺時,我把小雞放到紙箱,牠叫個不停,彷彿被拋棄了,我的母愛油然而生,異想天開地扮演起母雞,將小雞放到我的翼(腋)下,果然小雞不再吵鬧,安靜地睡著了。隔天,我醒來時,發現有什麼東西卡在身體下──天啊,小雞被我悶死了!

幾年前某天,好友布農族歌手比利斯本要來家裡教我吉他,但他臨時接到大伯母進加護病房的消息,所有族人都得趕回台東,我們只好取消見面。經過診治後,醫生問比利斯的堂哥:「你們想要媽媽回家裡,還是留在醫院?」堂哥心想,生命的終點當然還是回到家裡,於是就把奄奄一息的媽媽帶回家,強忍淚水打電話給葬儀社準備後事,回到部落的家人也照習俗燒著柴火守了一夜。到了隔天,葬儀社的冰箱運到家門口了,堂哥慌了:「怎麼辦?媽媽還在呼吸!」然後趕緊打電話給醫生:「醫生,為什麼我媽媽還活著?」醫生詫異地說:「你媽媽當然還活著啊,我是問你希望媽媽回家休養,還是在醫院休養?」這是一場烏龍事件,從各地趕回台東部落的家人們都啼笑皆非──但幾個星期後,那場遲來的葬禮還是舉行了。

死亡從來就是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當我們成天想著如何延年益壽,西藏人卻用了一輩子在學習一件事情──面對死亡。我很佩服西藏人認真看待生命的態度,因為我從小到大始終無法完全嚴肅地面對死亡這件事,或許我在逃避感傷,或許是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讓我潛意識選擇用喜劇的角度來看待它。於是,那隻死在我腋下的小雞,或是比利斯垂死復活的大伯母,對我而言除了呈現出生命消逝的荒謬,更是一種調侃死亡的黑色幽默。

「死亡很容易,喜劇很難。」死亡會引發很多痛苦,但卻是容易的,每個人不用教、不用學,甚至不需要特別做什麼,早晚都會死。然而,喜劇就難多了。喜劇的兩大要素是「角色面對困境的掙扎」以及「舉重若輕」的態度。前者難在角色不僅要「屢戰屢敗」,還要「屢敗屢戰」,雖然犯錯,但不能放棄,就像周星馳經常在電影中塑造的反英雄形象;後者難在角色要翻轉面對死亡的悲觀心態,就像電影《美麗人生》裡的男主角,他自知在納粹集中營難逃一死,於是騙兒子玩一場捉迷藏的遊戲,希望兒子躲過追捕活下去。

「舉重若輕」,學會開死亡的玩笑,學會嘲弄生命的憂傷,並不意味著我們逃避死亡,而是不再恐懼死亡。我想這也算是一種優雅的、正面的生命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