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16/02/17
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口水太少,民眾常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造成。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在液為涎(口水),而涎為津液所轉化,所以脾的津液隨著經脈上行而滋潤口腔,調控這種口水完全依靠「脾氣」進行約束與控制,如果脾發生失調,很可能造成口水太多或太少。
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太少,都是一種病態。鄭醫師指出,口水太多常見於小朋友,常常只要嘴巴咬著東西不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口水就會流出來,大部份原因都是脾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進而造成脾氣不足,以致於口中津液不能順利輸送或產生腸胃積熱現象,像這種情況只要予以健全脾胃,即可改善口水太多情況。
鄭集誠醫師指出,另一種情況就是口水太少,這類人士常會出現口乾、口燥等情形,多半以成年人居多數,通常西醫找不出身體臟器有什麼毛病,所以就認為是免疫功能出了問題,但是中醫則認為,主要是跟脾失調有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民眾認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解決口水太少的問題,因此無時無刻都在多喝水,久而久之,可能讓身體衍生出風濕或皮膚癢等毛病;因為口水太少並不是喝水喝太少所造成,而且民眾飲用很多水之後,還是可能感覺口乾舌燥、無法解渴。
建議民眾翻轉一下不正確的觀念,也許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太少,只要找中醫往脾失調方向去治療,相信就可以解決口水的問題。
(台灣新生報)
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口水太少,民眾常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造成。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在液為涎(口水),而涎為津液所轉化,所以脾的津液隨著經脈上行而滋潤口腔,調控這種口水完全依靠「脾氣」進行約束與控制,如果脾發生失調,很可能造成口水太多或太少。
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太少,都是一種病態。鄭醫師指出,口水太多常見於小朋友,常常只要嘴巴咬著東西不動,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口水就會流出來,大部份原因都是脾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進而造成脾氣不足,以致於口中津液不能順利輸送或產生腸胃積熱現象,像這種情況只要予以健全脾胃,即可改善口水太多情況。
鄭集誠醫師指出,另一種情況就是口水太少,這類人士常會出現口乾、口燥等情形,多半以成年人居多數,通常西醫找不出身體臟器有什麼毛病,所以就認為是免疫功能出了問題,但是中醫則認為,主要是跟脾失調有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民眾認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解決口水太少的問題,因此無時無刻都在多喝水,久而久之,可能讓身體衍生出風濕或皮膚癢等毛病;因為口水太少並不是喝水喝太少所造成,而且民眾飲用很多水之後,還是可能感覺口乾舌燥、無法解渴。
建議民眾翻轉一下不正確的觀念,也許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不管是口水太多或太少,只要找中醫往脾失調方向去治療,相信就可以解決口水的問題。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