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2020

認知刺激延緩病情 阻止失智惡化

失智者也能展現自身價值

,扭轉社會的刻板印象。台灣79歲的美枝阿姨即是正面形象的最佳範例,她雖然失智,但每天行程滿檔,上課、唱歌、運動、當志工、和家人去旅行,充實的生活延緩了她的失智病程,連醫師也對她豎起拇指說:「讚!」

打開瓦斯爐 忘了關

美枝阿姨年輕時是一名裁縫師,修改衣服相當拿手,打理家庭更是一把罩。大兒子形容:「包括我爸,我們每天都接受媽媽的指導在過日子。」但2015年起,精明能幹的母親卻慢慢變得不正常。

何以見得?大兒子說,他帶父母到大陸湖南的張家界旅遊,因為擔心路滑,他交代母親務必牽好父親的手,「但轉眼之間,我媽媽就忘了這回事,自顧自地走,還會忘了要往哪裡走,一臉茫然。」

那趟旅行下來,美枝阿姨的行李也無法自己整理了,改由先生接手。她回到家後,煮飯開始會燒焦,打開瓦斯爐會忘了關火,忘了如何修改衣服。大兒子說:「雖然交代她的事情會忘得一乾二淨,但以前發生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

美枝阿姨的大媳婦是護理師,驚覺不對勁,很快地就帶婆婆到台大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早期失智症合併些許的巴金森氏症。於是,美枝阿姨在醫師的協助下,開始積極接受藥物與行為治療;四名兒女也動起來,讓母親「不得閒」。

唱歌學寫字 多運動

美枝阿姨有多忙?大兒子說,當時母親還和父親一起住在台北市內湖,他們請父親每天帶母親繞著碧湖走兩圈、共六公里,結束就到台灣戲曲學院看戲,有機會就和附近鄰居互動聊天。如果內湖的教會或里民中心有開課程,就去報名上課。

大兒子則是每年都帶父母到大陸旅遊,一年安排兩到三趟。另外,他每天也撥空去內湖,陪父母唱歌和寫字,也帶著兩老做「墊腳尖」運動。美枝阿姨從只能墊十下,慢慢訓練到可以墊100多下,後來還學會深蹲,最多能蹲20下。

未料,父親去年7月逝世,四名兒女少了父親這名「神隊友」,又不放心母親只和移工看護兩人共居。最後決定,由大兒子把母親接到住處,與看護共同照料。但母親因父親過世,每天過得孤單消沉,總是抱怨人生沒意思。

每周五天課 排滿滿 

「我覺得這樣不行,必須再安排媽媽去上課。」大兒子說,他在鄰居介紹下,帶著媽媽到南港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每周兩天的銀髮族活動,中午還能和鄰居共餐,「社區辦理的活動真的很棒!我很滿意。」

過沒多久,有專業人士建議他,可以再帶著母親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的南港復生教會辦理的失智據點看看,有更專業的課程能夠選擇,包括畫畫、運動及相關互動課程。

於是,美枝阿姨就被大兒子安排:每周一、四到復生教會上課,每周二、三、五去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活動。「教會牧師看我媽媽狀況還不錯,問要不要到1919食物銀行當志工?我回說當然可以,只要媽媽能做,就盡量讓她做吧!」

每到周末,大兒子還會訂好不同飯店,請有空的弟弟妹妹輪流陪母親住飯店。偶爾也帶母親回九份老家找親戚打牌,小賭一番,增加趣味。大兒子忍不住笑說:「行程滿檔讓媽媽每天回家就累倒,晚上不到9時就熄燈睡覺。」

穿衣、洗澡 自己來 

因為「認知刺激」幾乎沒間斷,醫師對美枝阿姨的評語是:「真不容易!」病程往下掉但是惡化很慢,還認得出家人,穿衣、洗澡自己來也沒問題。

大兒子說,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無比耐心,但全天候照顧有無形壓力,讓照顧者精神緊繃,「連我也會受不了。」感謝這些課程與活動,讓母親每天上課開心,他也有空做自己想做的事,期盼未來政府能投入更多的失智症支持資源。

大兒子也以失智症家屬身分,鼓勵有失智者的家庭積極找外部資源,多給失智症患者生活刺激,對疾病延緩有正面的效果,照顧者也有機會喘息,不被照顧工作綁架。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