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4/07/22
六十七歲的李小姐右大腦中風四個月,屬於血管梗塞型中風,至柳營奇美中醫部門診時面部呆滯、左嘴角流涎,回答問題時緩慢,言語不甚流暢,屬於輕度失智症,經過一週三次針灸治療,一個月後言語流暢度提升,左側無力肢體活動度增加;七十八歲的洪吳太太經診斷為失智症,至中醫部門診時家人代述其吞嚥異常、下肢無力,平常會重複詢問問題,說話邏輯異常,表情淡漠,日夜顛倒,曾有輕微攻擊性,經過一週針灸三次,吞嚥狀況改善,失智症狀維持無退化,目前搭配失智日間課程治療。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俞生表示,現代醫學認為失智症是一種持續性神經退化疾病並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能透過認知異常及記憶缺失被定義出來,病理特徵上主要是腦神經細胞壞死,其造成的因素認為與氧化物累積、鐵分子代謝異常、脂質代謝異常等有關,進而引發巴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
李俞生中醫師指出,歷代中醫對失智症(痴呆)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除可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亦可藉由減少細胞氧化和改善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或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夠有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針灸穴道也能達到改善失智症狀效果,特別是在輕度及中度失智症階段療效較明顯。
李俞生中醫師也說明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幾種類型,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可改善腦部血流治療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治療方式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二至三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
「血管性失智症」為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症狀如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失足跌倒),治療方式透過針灸為主,服用中藥為輔,讓前期及中期患者可以持續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夠維持原先狀況減緩退化。
李俞生醫師強調,中醫除依循病人不同體質與病理條件而處方用藥及針灸外,尚有按摩、導引(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若能早期診斷及治療,能有助於延緩病程,呼籲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時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後續病情控制。 (台灣新生報)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俞生表示,現代醫學認為失智症是一種持續性神經退化疾病並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能透過認知異常及記憶缺失被定義出來,病理特徵上主要是腦神經細胞壞死,其造成的因素認為與氧化物累積、鐵分子代謝異常、脂質代謝異常等有關,進而引發巴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
李俞生中醫師指出,歷代中醫對失智症(痴呆)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除可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亦可藉由減少細胞氧化和改善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或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夠有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針灸穴道也能達到改善失智症狀效果,特別是在輕度及中度失智症階段療效較明顯。
李俞生中醫師也說明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幾種類型,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可改善腦部血流治療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治療方式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二至三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
「血管性失智症」為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症狀如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失足跌倒),治療方式透過針灸為主,服用中藥為輔,讓前期及中期患者可以持續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夠維持原先狀況減緩退化。
李俞生醫師強調,中醫除依循病人不同體質與病理條件而處方用藥及針灸外,尚有按摩、導引(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若能早期診斷及治療,能有助於延緩病程,呼籲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時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後續病情控制。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