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2025

按摩6穴位 助降血壓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2025/07/07
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病人檢查或產生併發症才發現。開業中醫師康涵菁表示,身體需要正常範圍血壓數值,她分享高血壓治療指引S-ABCDE原則,包括低鹽、戒酒、減重、戒菸、得舒飲食、運動。此外,按摩六個穴位,有助於降血壓。

康涵菁指出,S-ABCDE原則可反推,很多原因會讓血壓飆升,如吃高鹽重鹹飲食(包括炸烤物、加工品、醃漬物、高鹽高湯等)、體重過重(包括吃太多水果、麵食、炒飯、炒麵及攝取過多澱粉)、不均衡飲食(蔬菜、菇類、海藻類攝取不足)、抽菸喝酒、缺乏規律運動(久坐久站上班族、學生及退休族群)。

康涵菁醫師進一步指出,建議定期居家量測血壓至少紀錄一星期,如有發現異常,就醫時應把記錄數值拿給西醫評估、診斷及治療。另外,中醫認為,民眾可以按壓輔助降血壓穴道,每次選三至四個穴道,每個穴道按摩三至五分鐘或是三十下,一天一至三次。

風池穴有助祛風、解表、清頭目及利五官七竅,風池穴位在耳後與頸部上緣連線之中間凹陷處;合谷穴有助疏散風邪,開關通竅及清泄肺氣,合谷穴位在手拇指、食指合攏後肌肉隆起處;曲池穴有助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及調氣血,曲池穴位在肘部,取穴時彎曲肘部,就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

太衝穴有助明目、平肝熄風及清熱利膽,太衝穴位在腳拇趾與食趾間,往上約一‧五公分凹陷處;三陰交穴有助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及疏下焦,三陰交穴位在腳踝內側向上三寸,靠近脛骨內側後緣的地方;陽陵泉穴有助疏泄肝膽、清利濕熱及舒筋健膝,陽陵泉穴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位置比足三里穴高一點。 (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