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減重,一定要動,像是善用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機會,多步行,少久坐!觀察日常生活中可應用上肢安全施力的推、拉、撐機會,加強上肢肌力訓練。例如:在家或辦公室時,可利用穩固桌面做推撐動作、拉提公事包或提袋等動作,訓練上肢肌群,營造隨處可動,安全累積日常身體活動的小確幸。減肥運動要重視訓練部位的均衡度,一定要有良好站姿及掌握運動時的身體中心線,才能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
此外,應用多元化的運動加值策略,將運動分為三種類型:一般的日常身體活動、規律運動(如每週三至五次有氧運動/二次肌力訓練/天天做伸展體操)、以及有目標的運動訓練(如聚焦核心肌群訓練)等三種型態,幫助培養終身運動習慣,維持健康狀態。
減重不僅是身體的轉變,更是身心靈的「人生設計」旅程。情緒、睡眠與飲食和減重的身心平衡息息相關,適度自我察覺與心理調適策略,可幫助建立正向的飲食行為和生活習慣。透過建立正向態度、獲得社會支持(如透過團體課程和同儕支持)並提升自我控制感,克服舊習慣、養成新行為,以團體課程方式進行,藉由同儕互相學習與鼓勵來健康與快樂減重。
研究發現,健康飲食如地中海飲食,可能降低憂鬱風險;長期攝取過多加工食品與高飽和脂肪的西方飲食,則可能增加焦慮和憂鬱的風險。相對的,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飲食習慣。有人因壓力失去食慾,也有人會不自覺吃下更多高熱量食物,這種行為被稱為「情緒性進食」(emotional eating);心情低落時可能會想吃甜點、炸物等高糖高脂的「療癒食品」(comfort foods)。所以選擇怎麼吃、吃什麼,不僅對身體有好處,也能讓心情更穩定更健康。
飲食與睡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幫助我們睡得更好。研究顯示,多攝取蔬果、全穀類和健康脂肪的健康飲食與較佳的睡眠品質有關。睡眠不足也會影響體內調節食慾的荷爾蒙,如瘦素(leptin)和飢餓素(ghre-lin),讓我們更容易感到飢餓;而攝取更多不健康的食物。目前有相當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與體重增加、肥胖的關聯性。 (台灣新生報)